A23: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枚硬币引发的间谍案
谢力
■ 阿贝尔使用的空心硬币
  1952年夏,美国报童鲍扎德把卖报纸得来的几枚硬币抛上抛下,一不小心,一枚面值5美分的镍币掉在地上。当他捡起硬币时发现了奇怪的情况:它被“摔”成上下两片,露出里面藏着的胶片!一桩罕见的间谍案就此揭开序幕。

  “间谍币”暴露

  原来,这枚硬币是苏联克格勃上校阿贝尔使用的间谍工具之一。阿贝尔善于伪装,扮演过许多角色,西方反间谍机构称其为“千面人”。二战结束后,他扮作美国公民定居纽约,开始长期的潜伏生涯。

  为了将情报传递出去,阿贝尔把硬币、铅笔、手电筒电池等变成“空心信箱”,专门塞进缩微胶片等重要情报,这样的工具在外观上看不出任何破绽。他使用的“空心硬币”制作相当逼真,硬币的一面钻有小孔,用小针插进去就可以把硬币打开,取出或放置密件,被鲍扎德得到的正是这样一枚假硬币。

  据推测,这枚“间谍币”之所以“流通”出来,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过路的行人发现了藏信点内的假硬币并将其捡走花掉;二是阿贝尔自己犯了糊涂,把假硬币花掉而把真硬币放到藏信点。不管怎么样,这枚“间谍币”最终暴露了。

  四年未能破解

  鲍扎德发现假硬币的秘密后,立即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举报。反谍报专家折腾了四年多,却没能破译胶卷内容。无奈之下,FBI纽约分局将硬币和胶卷送到华盛顿总部,可是总部依然束手无策。

  虽然破解工作毫无头绪,但FBI还是写了备忘录,认为这是某个潜在间谍与莫斯科联系的方式,建议调动一批特工去严密监视苏联驻美国的各个官方机构,尽快找出充当信使的嫌疑人。不过,备忘录交上去后便如石沉大海,“间谍币案”成为一桩悬案。

  “精神病”主动上门

  1957年,一个自称苏联间谍的人闯入美国驻法国使馆要求避难,使馆官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回绝了他的要求,还怀疑他是精神病患者。双方争执不下时,这个“精神病患者”掏出一枚空心硬币,取出里面的胶片给使馆人员看。这一手让现场的FBI特工马上联想起之前得到那枚空心硬币,他随即调来档案让“精神病”把胶片上的内容破译一下。后者告诉FBI特工,那是自己的上司阿贝尔下达的指令,而且是下达给他的。

  原来,这个送上门的家伙名叫海哈南,是一名克格勃中尉,曾奉命到纽约充当阿贝尔助手。因为这枚“空心硬币”的丢失,两人一直拖到1954年才联系上,但阿贝尔对海哈南很不满,后者遂起了叛心,主动找到美国人请求“坦白”。

  用飞行员换英雄

  FBI没想到,几年前无意中得到的假硬币竟然钓出潜伏在美国的一条大鱼。1957年6月21日,FBI特工将阿贝尔逮捕,并在其房间内搜出大量间谍用具。美国法院判处阿贝尔30年监禁,但他只在监狱中关了不到三年就获得了自由,因为苏联用1960年俘虏的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鲍尔斯将他交换回来。       谢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58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俄王牌军机在非洲上空“同室操戈”
一枚硬币引发的间谍案
警匪混战“催生”现代防弹衣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3一枚硬币引发的间谍案 2017-08-28 2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