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家庭被评到了“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今年上半年我和老伴去上海新闻出版局把一张盖有全国广电总局印鉴的奖状领回家来,因为是全国性的,它并不是薄薄一张纸,是一本烫着金字卡纸的厚厚奖状,还有一块沉甸甸的镀金的匾牌,上书流畅的传统行书:“书香之家”,右下角镌刻有“全国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字样。
说起我和老伴谢荣,他已88岁,我也85岁,我俩年轻时因文学结伴,和谐一生,爱党爱国,认真工作,反思一辈子,现今金婚也双双牵手好几年了,拿到的市局镇厂等单位的奖状约有两百来张,都是薄薄一张纸,深含正能量,就集中摆在一个箱柜里。
唯有这张全国性的“书香之家”奖状和这块“书香之家”的匾牌,儿孙们都嚷着要挂在客厅中心,是不是为了炫耀,是不是为了出风头,咱们都会摆手摇头,问题还是出于“书香之家”四个字上,我们的家究竟配不配?有没有这个资格可以经常检查,自己和儿孙们究竟会不会与“书香之家”背道而驰,脱离了书香飘溢的道德行为?
为了理解书香之家的道理,我与老伴查了几遍《辞海》,一查“书”头,都是讲“书籍”、“书卷”、“书吏”等解释。古代读书的官吏,都称“官吏”。而对“书香之家”、“书香门第”,很难查到的,据说古代书生能考上进士,就会高官晋爵。就说那苏东坡一家就特別不容易,民国大学者林语堂倾半世之力写出《苏东坡传》,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就占据唐宋文学土的八大家,这样的“书香之家”举世以来能有几家。
看现代的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三人都是教授、学者,还有巴金老人,他与老伴肖珊,儿子女儿,都是文学工作者,还有冰心老人与她的老伴、女儿、女婿、外孙都是教授、作家、学者。当然还能点很多人家,都充满书香。
今天我们有缘、有福,依靠党的英明领导,依靠改革开放,依靠社区组织,能评上“书香之家”,这是我们十分惭愧,非常不安的,这是对照本来就宽的条件就评上了,所以感叹自己的幸运啊!
当然我们一定要按照“书香”的本色联系我们热爱读书的本性,汇报些读书的认识,我俩育有三个儿子,自小就喜欢读书,也受过父母的影响,我当时是靠补习医疗知识到医务室,后因发展电视教育,单位自办电视大学,领导上要我担任班主任,三个儿子三个小家,每家都有书室书柜,每年都能以工资、养老金的十分之一,购买书本,订阅杂志,二儿子谢磊读的是电气专业,培养个女儿读完生化本科,已经走上新的岗位。老大说:“每本书都是作者智慧凝成的,我喜欢读书是从每本书中汲取智慧。”老三写的书法“书中自有正能量,读来增添精气神。”书赠于华漕镇读书会活动。
我和老伴谢荣深爱读书而写了不少随感和心得,退休之后走出了一条采访文化名人之路。
未来,我俩会一直抱着“读书留香”的理念,守着乐读的信条:“书中常燃刚烈火,自有暗音洁于身:书中长存颜似玉,一生清气纯于正。”坚持做到“四个乐于”乐于多读书,乐于读好书,乐于多作善,乐于当好人,为发扬书香人的名义而努力创造。
十日谈
获奖的故事
瓷砖也能贴出状元,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