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区域发展“新蓝图”
过去一条长江把江苏划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如今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即,江苏将重塑经济地理版图。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当经济发展进入要素分工新阶段时,就要打破三大区域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将沿江八市从各自发展、联系松散的“一群城市”培育成融合共生、互动共荣的城市群落。在“1+3”区域发展“新蓝图”中,由沿江八市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承载着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使命,从而更广范围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那么,江苏为何重塑经济地理版图呢?成长春说,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发展的先行区,主要承接上海辐射,但对苏中、苏北地区辐射效应较为有限。苏中与苏南近年来虽然融合步伐加快,但城市协调仍然不足,这使得苏北受苏南辐射作用更弱。
在经济新常态下,江苏作为沿江产业经济大省,亟需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率先作出引领。成长春称,江苏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就是呼应了这种发展的客观要求,使苏南苏中进一步融合起来,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从而带动苏北腹地在内的其他区域发展。
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对于江苏如何推进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成长春认为,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走协调性均衡发展之路。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加速城市群绿色生态发展;落实高水平“双向开放”发展战略,加速城市群开放融合发展。
未来扬子江城市群应着力打造“三个世界级”。成长春说,一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围绕江苏“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二是“世界级创新集群”,充分发挥江苏著名高校集中于沿江八市的有利条件,更大力度对接上海,打造世界级的创新中心;三是“世界级城市集群”,围绕“紧凑型城市、开敞型都市圈、网络化城市群”的发展要求,按照“内外双核,一带三圈”的空间布局[“内外双核”:南京为“内核”,上海为“外核”;“一带”:江苏沿江生态带,“三圈”: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打造跨江融合协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集群。 陈孟统 刘树彪 崔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