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的公益项目“艺术课堂”已经推出了十一年,一年有近百场活动,其中包括歌剧系列、音乐剧系列、室内乐系列,还有传统文化系列等。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的“歌剧三部曲”系列从2015年开始,今年的主题定为走进20世纪的歌剧,主讲杨燕迪在五次讲座中,将对20世纪以来的西方歌剧历史和中国歌剧发展进行系统梳理,聚焦重点人物和代表作品,考察歌剧体裁在现代主义及相关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如何处理时代人文关注、音乐语言变化和戏剧观念嬗变等课题,展现20世纪歌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锋芒。
今晚的“东欧和苏联的20世纪歌剧”,将会讲到东欧国家在20世纪中继续发扬光大了19世纪的民族乐派歌剧成就。雅那切克作为捷克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其多部歌剧杰作中深入开掘了文学名著的音乐表现潜能。而苏联两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在歌剧领域中也均有独特的创造。
杨燕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国内现在上演的歌剧剧目绝大部分都是18、19世纪的,整个20世纪的歌剧国内了解并不多,而20世纪的歌剧中其实有着非常好的作品。杨燕迪表示,这些歌剧中有许多人文性的关注。“现代文学和现代艺术中关注的很多课题都在现代歌剧中出现了,这是很有意义的。且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杨燕迪在第五讲中将讲到中国歌剧,“20世纪以来中国也在歌剧上有自己的探索和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