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冰火两重天”
上半年,在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黑马吉利汽车逆势增长,一举成为创收大户。上半年营业额达到394.24亿元,同比增长118%;净利润43.44亿元,同比增长128%,创下8年来最快的盈利增长。广汽集团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达到34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62.23%;净利润达到了61.83亿元,同比增长55.29%。
前不久“借壳上市”的众泰汽车上半年营业收入57.87亿元,同比增长626.45%;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495.12%。多年亏损的一汽轿车上半年终于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为2.7亿元-3.3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8.26亿元。中国重汽上半年预计净利润4.65亿-5.45亿元,同比增长190%-240%。
相比少数企业利润的大幅提升,北京汽车、长城、海马、金杯、江铃、力帆和一汽夏利等多数企业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北汽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约60%。长城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49%,仅为24.92亿元。海马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1000万-5000万元,同比下滑约70%-95%。金杯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37亿元。江铃汽车上半年净利润5.53亿元,同比下降21.52%。力帆上半年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下降32.02%。一汽夏利则延续了一季度的下滑之势,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亏损6.65亿-7.15亿元,其去年同期的亏损额为5.19亿元。此外,尚未公布上半年业绩的长安汽车也不理想,一季度营业收入减少8.64%,净利润减少10.16%;上半年产销情况均比同期有所下降。东风集团上半年月销售同比数据递减,神龙汽车的萎靡,已对其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上半年整车市场泾渭分明,冰火两重天。业绩增长多因销量助推,而利润下滑则是市场竞争力不足。在目前发布的企业净利润中,吉利是遥遥领先的,但今年最会赚钱的车企,最终当属上汽集团,上半年总销量达324.82万辆排名第一。主要贡献者来自于合资品牌的强势及自主品牌的快速提升。不断增长的数据都在暗示着上汽仍将占据净利润第一的宝座。
“新能源”业绩下挫
进入2017年之后,除补贴下调50%开始实施外,三万公里运营指标的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业的影响也不小。该政策规定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三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令新能源客车市场严重受挫,成为影响业绩的大“杀器”。根据中汽协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成。其中新能源客车市场增长乏力,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在目前已披露上半年业绩报告的各家新能源车企中,业绩下滑的迹象日渐明显。
福田汽车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0%左右,预计为1.03亿元。公司纯电动汽车销售未达到预期,对整体利润产生影响。
中通客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000万-7300万元,同比下降75%-83%。受国家新能源客车补贴标准大幅减少的影响,客车行业下滑幅度较大,因此公司上半年订单相应减少,造成2017年中期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
安凯客车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400万元-3200万元,而其去年盈利1920.32万元,同比下滑224.98%-266.64%。宇通客车发布2017年6月份产销数据快报显示,上半年整车生产2.18万辆,同比下降25.84%;整车销量2.18万辆,同比下降26.65%,上半年产销数据同比下滑主要由于新能源客车销量大幅下降导致。另外,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翘楚的比亚迪一季报净利润同比下降28.77%,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0.3%,境况堪忧。
零部件好于整车
上半年,汽车零部件上市车企利润远好于整车公司。截至发稿,已有75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报喜公司达59家,占比近八成,其中业绩预增超过100%的公司有西仪股份、龙洲股份、富临精工、广东鸿图、万里扬、光启技术、福达股份、潍柴动力、新泉股份、均胜电子,其中西仪股份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在300%以上。
虽然上半年整车产量增速放缓,但零部件处于汽车产业链上游,下游需求传导至上游存在时滞。受益于去年年底汽车销量大增及今年上半年部分零部件企业主要供应吉利、传祺、荣威等高增长自主品牌,同时部分企业受益于重卡销量高增长,上半年零部件企业的业绩增速依然保持高位。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种类繁多,产业链较长,今年以来零部件产业整合外延扩张,通过并购、增资等手段,延展产业链的案例已超过30起,形成庞大产能规模。
下半年零部件业仍有望延续上半年的势头,不过,自2018年1月1日起,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将恢复按10%税率征收,预计年底对汽车需求的透支将给2018年汽车销售造成较大压力,汽车零部件企业后续压力增大。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