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市2017届高三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50709份,不仅聚焦科技创新和社科人文,还涉及艺术、体育、环保、金融等学科。不少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创新实验室建设、创客教育联合体等形式,为高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
从去年暑假开始,上海开通了高中生研究性课程自适应学习平台MOORS(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可通过专业测试,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综合主题等4大类14个领域,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其特点的研究领域,提供个性化定制导航。每名学生的研究经历,也可一键式导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参考依据。
据悉,市教委委托市教科院普教所,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发了课题报告真实性认证平台。来自北京、江苏、浙江三地的350余名高级职称专家,为全市6658名有意愿报名参加本年度9所高水平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的高中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课题真实性认证服务,累计完成视频答辩1100小时,出具《课题真实性认证报告》6658份。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郭永福介绍,专家团队由特级教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的人员组成。答辩过程中,专家团队能看到学生,通过与学生的现场对话视频,判断其答辩内容的真实性。学生只听到专家的声音,看不到专家的形象,既是评估保密的需要,也避免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这种认证方式,有效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据了解,试点首先在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崇明五个区进行。这五个区新高三学生已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3925个,参与学生达8570人。市教委表示,上海将继续遵循“三个自愿”的原则,逐步扩大该项认证工作的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