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2年的坚守
陶邢莹
  场地自行车收官战全能赛,上海选手黄丽卫冕女子冠军,香港选手梁峻榮夺男子金牌。场地里,两个上海男人沈金康和邬伟培的手,握到了一起。32年的坚守和耕耘,中国自行车运动就像是一棵他们精心栽培的树木,到如今已是枝繁叶茂。

  51岁的邬伟培至今都称呼61岁的沈金康为师傅。1986年亚运会,中国男子自行车队在100公里团体赛上战胜韩国,成为亚洲老大。1988年,中国男子自行车选手首次登上奥运赛场。失去左腿的沈金康,带着邬伟培实现了自己当运动员时的梦想。

  他们的故事太多太多,根本讲不完。然而,金牌不是唯一,继续挖掘并培养自行车运动后备人才,是他们在全运会后的任务。

  去哪里找下一个“钟天使”和“宫金杰”?沈金康说,这届全运会与以往不同,鼓励联合组队,把一些可能会被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除了自行车赛场,沈金康会在天津观察其他项目的选手,“宫金杰和李慧诗曾经练过田径,还有的队员来自赛艇、游泳等项目。”在他看来,不少运动员可以在原本的项目中得到练习自行车所需的素质,随后转向自行车发展,这样可以解决“有的项目人才过剩,有的项目无人可用”的难题。

  两条腿走路,将是中国自行车运动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创办职业车队到带训国家队,师徒俩已经携手走过了那段中国自行车运动从未走过的路。好消息传来,就在今年7月,沈金康以全票当选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席,他的自行车蓝图中,还有很多新计划。“我们的高铁叫‘复兴号’,我希望能打造出中国的‘复兴号’自行车项目。”沈金康说。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身/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自行车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32年的坚守
新民晚报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A1232年的坚守 2017-09-03 2 2017年09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