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日中午,总和女儿一家三口在外就餐。今天又来到这家离家近且价格适中的传统本帮餐厅。点菜,往常总是妻和女儿商量完成。这次,换个花样,让女婿直平点。他接过颇重的点菜本,不料却让读五年级的外孙女因元点。她正低头玩手机游戏,漫不经心地瞥了直平一眼,摇头说,不会点,吃什么,随便。静场,我赶紧说,算了,她人小,不会点的。直平善意地看我一眼,竟依然坚持让因元点。这出乎我的意料,女儿显得有点尴尬。
直平对因元说,大家一起吃饭,你游离在外,说随便,大家会很扫兴的。他打开点菜本说,我先帮你一下。指着清炒虾仁和芦笋腰果的混炒虾仁的彩照问,哪个好?因元眨着眼睛,想了一下说,混炒好。为什么?因为有素的,外公外婆吃了好。我高兴地摸了摸身旁因元的头。她接着点了经常来这家餐厅唯一爱吃的冰淇淋面包。直平摇头说了声NO。为什么?自己想。我在减肥,不应该吃甜品;冰淇淋是冰的,对老人不合适。直平点头称是。他拍着因元的肩头说,点菜时要想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而不能光想自己呵!直平将点菜本交到她的手上,让她独立点。因元点了个蔬菜色拉,清爽健康!大家笑着点头。受到鼓励的她,从随身带的书包里,取出笔和纸,认真地翻看一页页菜单,把准备点的菜名一笔一画地写在纸上。大家都伸着头注视着她。随着她一声“点好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了,好了!她拿着这张纸走到桌对面的外婆、妈妈中间,征求她们的意见。不一会,终于在餐厅的点菜纸上,因元第一次在点的菜名前的方框里,打上勾,并欢快地将它交到服务员的手中。
一直少语的直平,今天话有点多。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因元说,在与大家的相处中,不能做旁观者。肯为大家服务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顿午餐,我们吃得十分满意,尝到了以前从未点的几个新菜的味道。我们都夸因元点得好。因元看着桌上没有吃完的菜,不好意思轻轻地说,点多了。说完快步走向服务员要了几个打包盒,主动地将菜夹进盒内,小心地放进我张开的塑料袋,主动地拎着袋子,拉着我的手走出餐厅。
因元点菜,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它打破了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在一起,往往大人说了算的传统局面。孩子成了餐桌的主人。其实点什么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孩子积极参与,独立行事。我们常说的现在孩子缺乏人际交流的社交能力,点菜,不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