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电子废物的无序处理该终结了
胡印斌
  胡印斌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一项调查显示,96.7%的受访者家中有废弃不用的电子产品。通过二手市场卖掉(43.5%)、以旧换新(33.8%)和卖给个体回收者(29.6%)是受访者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主要方式。79.3%的受访者困扰于不知如何处理废弃电子产品,69.7%的受访者希望由政府部门组织统一回收处理。

  当下,我国电子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时代,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工信部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我国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已超过两亿台。根据研究,2017年纳入我国管理目录的14类电子产品废弃量约1164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国。那么,新的来了,旧的往何处去?

  从2011年起,我国就开始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目前已拥有100多家有资质的企业。然而,现实中,不少回收企业往往因原料不足而常年“无米下锅”。另一方面,大量电子废物,特别是金属含量高的电脑、冰箱、空调,却流向小作坊、小企业。不仅难以得到妥善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且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专家披露,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如果拆解不当,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何况,不少电子产品甚至连回收也没有,就被直接当做垃圾扔掉,更是存在长期的环境隐患。

  电子废物回收不能形成闭合的链条,与民众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个体回收者的触角遍及街道社区,可以方便地从民众手中获得电子废物,而有资质的回收企业显然缺乏这“最后一公里”的完善服务。此外,相关部门、一些地方对小作坊、小企业的监管也存在疏漏。这也导致其在电子废物处理上实际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此前,不少专家呼吁国家规范电子废物的回收渠道。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行,也不可能。即便认定再多的回收企业,也不可能覆盖全体民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现实地看,“多渠道回收”本身并无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落实“集中处理”。

  个体回收上来的电子废物为什么会流向小作坊而非有资质的企业?恐怕还是价格以及便利性的因素。因此,与其限制个体回收,不如用价格杠杆引导个体回收者将电子废物卖给有资质的企业。这样,个体有积极性,企业也不再发愁原料,整个渠道也会顺畅。一味地堵,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精神,也不可能管得住。政府只要依法管好“集中处理”就可以了。

  在2016年第二届世界环境大会上,电子废物被称为“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热点议题。此外,电子废物也被称为“城市矿产”。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沉淀的“矿产”,解决好这个“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不轻松,需要科学的回收意识,也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无论如何,电子废物的无序处理该终结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69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7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电子废物的无序处理该终结了
秘境守护者
人生马拉松何须“抢跑”
电梯养老险值得推广
桌前幕后
简单的道理是幸福的基石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电子废物的无序处理该终结了 2017-09-08 2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