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2013年起推出专项资金鼓励优秀版权项目“走出去”,已有104个版权项目获得资助。“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当代经济学系列”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的波澜起伏,以及中国当代经济学的成果。圣智、劳特利奇等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公司看中了这两大系列丛书。《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一问世,就引发海外出版商的莫大好奇和极大兴趣,从神话角度切入追根溯源中华文明起源,也是一种哲学视角。其英文版书名《中国神话与传说——混沌与英雄的时代》,能让海外读者感受到东方神话里的神与英雄。既适合科教普及又代表原创水平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了马来西亚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版本。网传已久的“英国小学生也要学上海小学课本”也得到官方确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哈珀·柯林斯集团签约,授权英方翻译出版上海一至六年级数学教材英文版,含课本、练习册和教学参考书等36个品种,已经明确从明年1月起,在英国部分小学启用……
学术勾勒中国样貌
出版内容和意义涵盖广泛,不仅限于文学艺术、教育普及,数据详实、分析精到的学术出版,其实更是勾勒中国样貌的“精准地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能源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的英文版,被著名版权商德国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购得。格致出版社的《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则成为海外了解中国高铁方方面面的理论范本,正在英文翻译的过程中。加上上海交大出版社“大飞机出版工程”的6大系列100多种图书,售出了14项英文版权……
可以说,一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呈现中国样貌的学术书籍,正在成为中国话语、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先遣部队”。如果说,文化艺术类书籍的版权输出让海外更能了解我国软实力的话,那么涉及改革开放经济成果、技术提升科学探索的大量“理工科”学术书籍,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呈现。
翻译丰富世界表情
近5年来,上海出版机构成功地将一批国内优秀作家的作品推介到海外。九九读书人与法国菲利普·毕基耶出版社达成合作,把毕飞宇非虚构作品《苏北“堂吉诃德”》和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法文版高价售出。上海作家小白的长篇小说《租界》英文版权以6万美元预付金卖给了美国出版社哈珀·柯林斯。
“上海图书翻译出版计划”,是幕后最大的推手。这一全国首个支持把中国原创作品推荐到海外的地方性扶持方案,让单部作品可以获得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助。资助条件有二——作品本身品质高,以及是否能进入海外主流市场。符合以上条件并获得资助的作品,近两年包括作家王小鹰《假面吟》、秦文君《小香草》、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等。
此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新近全都出齐汉英对照版。人美社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法文版2013年出版后,在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及加拿大法语区的法语书店也同步上架。
以上海阅文集团领衔的“网文出海”更是让不少海外青年读者对网络小说欲罢不能,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型。在泰国、越南、韩国等地,中国网络小说都有在线翻译的授权业务展开。而美国的英文网站“引力小说”,也聚集了一大批海外《全职高手》《择天记》的粉丝……
教材成为业界标杆
书籍被纳入教材,意味着成为业界标杆,且成为海外学生的学习范本。世纪文景出版的“中国三部曲系列”“中国话语丛书”,丰富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其中,“三部曲”中《中国震撼》的英文版,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课程选为教材。
中国孩子似乎数学更好,是海外校园常见现象。英国BBC拍摄的一部相关纪录片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小学数学教材的输出,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历史上首次成规模、大批量地引进中国教材,意味着文化教育内容上的大国输出之途已经从基础教育方面启动。
无论是学术出版、教材输出还是翻译互动的红红火火,正是多家出版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成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韩建民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文化中国》系列在国外发行量达到120多万册,外语版《文化中国》丛书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目标,所出版图书内容都围绕着中华文化展开,多语种出版,十多年坚持不放松,走市场的道路,按照国际商业规则操作,进入了海外主流图书销售渠道,以图书“走出去”的形式弘扬中华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走进2.0时代,”韩建民说,“现在走出去是真正走向外国读者,要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走出去。真正起到走出去应有的效果。”
首席记者 朱光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