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对于自身晚年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人退休后依然活跃在社交舞台上,对于语言表达和形象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于牙齿健康的关注度也在增高。在全国第29个全国爱牙月来临之际,由新民健康联合相关单位主办的“爱牙月·口腔健康宣教”活动盛大启动,将于9月23日-30日期间举办“种植牙专家面对面讲座”。特邀原三甲医院种植专家团助阵,帮助缺牙市民了解更多有关牙健康知识,缺牙市民可拨打下方报名热线参与。
口腔健康则全身健康,缺牙处理刻不容缓
今年爱牙月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可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齿缺失,可能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展,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缺失1~3颗牙的市民,应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多牙缺失。其次,缺牙直观的影响是形象和发音。因为缺牙,说话会“漏风”,久而久之,因为咬字不清许多老年人自信心受挫。因此,缺牙处理刻不容缓。
牙槽骨太薄、骨量不足也可轻松处理,让缺牙老人不再尴尬
在中国,有不少人初次掉牙时间在45岁之前,而等到想要处理的时候,因为缺牙时间过长,牙槽骨吸收严重,骨量不足成为阻碍他们恢复一口好牙的“拦路虎”。近年来,随着口腔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型的口腔检查设备和处理方式,让骨存量严重不足、全口无牙等“老大难”问题也可以轻松解决。
详细的方案设计,让缺牙处理更简易
缺牙处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仅要考虑处理过程中缺牙者的舒适体验,还要严格把控处理后的牙齿咬合、受力及美观问题。这就需要再处理前进行方案设计,根据牙槽骨骨质密度、高度、宽度精确定位处理的角度、深度、吻合度。使处理后的牙齿按照科学的力学分布,与牙槽骨更好融合,保证“新生牙”的快速、均匀受力。
■特邀专家介绍
马晓蓬
副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硕士,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资深口腔修复及种植专家。从事口腔临床工作30余年,任联合国利比亚维和行动第四战区口腔科主任,获得军队科研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在复杂口腔种植、口腔科常见病治疗和牙齿修复方面经验丰富。
蒋勇军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口腔修复专家。曾任职上海公立三甲医院义齿制作中心技术总监,具有十余年口腔临床经验,对于牙周病、牙缺失修复有独到见解。并长期赴德国、美国、芬兰等国家做学术交流及新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