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提高水平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A类(36所)和B类(6所)。在沪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所原“985工程”高校全部入选A类。
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在沪的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等10所高校入选。
多年来,社会舆论对“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大学始终有不同看法。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说,建设“双一流”大学,可以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情况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概念已从中央传递到地方,激发了地方进行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校的受益面不断扩大。此外,“双一流”大学还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里,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和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一流学科服务社会
高校的发展和声誉关键要看学科建设的水准。教育部称,建设一流高校重在建设优势学科,促进特色发展。从上海入选高校来看,57个一流建设学科就分布在14所“双一流”高校里。综观各校的一流学科,都颇具亮点。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各有17个学科进入一流建设名单。其中,复旦文科和理科各占5席,医科占4席,工科占3席。而上海交大除了医科占4席、商业与管理占1席,其余均被理工类学科占据。同济大学以7个一流学科的数量,牢牢占据第三的位置。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各有3个一流学科入选。而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和中药学、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学、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等学科的入选,表明本市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上更趋于专业的广博,从而更有利于服务上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另一个“情理之中又颇具意外”的是,华东师大与北京师大成为此次一流大学里仅有的两所师范院校。这既显示了一南一北两所以“师范”命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里的显赫地位,同时也是寄希望这两所“双一流”大学能在发扬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等传统学科优势方面起到“火车头”作用。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