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塔玛拉:一位精致打扮上海女性的夫人
田聿 张韶华
● 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存的库珀楼
● 符拉迪沃斯托克博物馆还原的库珀家族旧居,桌上有塔玛拉的照片
● 谢韦内尔的第三任妻子塔玛拉
● 今天的淮海路人民坊
● 从塔玛拉美容店里出来的白俄时尚女性
● 塔玛拉美容店所在的林达坊旧影(墙面最上部为俄文广告)
● 塔玛拉从上海带回莫斯科的雕刻画、贵重木材与珍珠贝
● 塔玛拉的儿子阿尔谢尼与孙子合影,墙上镜框内是谢韦尔内的画像
● 一九三五年夏,谢韦内尔和塔玛拉与外侨文学家合影
  ◆ 田聿 张韶华

  不久前,本报“上海珍档”版刊登《“北方门徒”让上海“迷”上普希金》一文,介绍曾经享誉上海滩的白俄传奇作家谢韦尔内,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不少人致电希望了解更多内容。为满足读者的愿望,本版继续挖掘相关素材,发现谢韦尔内的夫人塔玛拉·亚历山大罗夫娜·谢韦尔娜娅居然也是充满故事的角色,这位有中国血统的整容医生,凭借出色的才华和高贵的气质,穿行于上海的三教九流之中,并在美容领域引领了上海的潮流。当然,凭借高超的交际能力,她也为丈夫的事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今天,让我们再度走进谢韦尔内家族的生活,了解这位曾经精致打扮过上海女性的谢韦尔内夫人。

  1 富庶之家的千金

  结婚前,塔玛拉的娘家姓是库珀,与“上海珍档”版之前介绍的谢韦尔内一样,塔玛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她的家族在俄国远东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很有影响力。祖父卡尔·亨利·库珀是个美国人,早年看准亚洲的商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购置了大量地产,并将其中一部分出售给日本杉浦公司,结果大发其财。卡尔后来娶了一位中国女性为妻,生下了塔玛拉的父亲以及伯父,他们在日本、美国受过良好教育,之后在哈尔滨、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从事皮草、食品等贸易活动,置办下丰厚的家业。

  今天,符拉迪沃斯托克仍保留着大量库珀家族的旧居,像位于费奥多罗夫海湾的库珀谷和库珀角,以及市区的库珀楼等,尤其是位于斯韦特兰斯卡娅大街9号的库珀楼保存得最好,这是一幢二层楼,由塔玛拉之父亚历山大·卡尔洛维奇·库珀于20世纪初买下,由于它所在的地方遍布豪宅,因此有“百万富豪区”之称。库珀家族还在小楼旁边的斯韦特兰斯卡娅大街7号开办了一家巧克力工厂,专供北京街(今福金海军上将街)上的“库珀馆”咖啡屋,其经济实力之强可见一斑。至于塔玛拉出生时的房子则位于老虎丘,丘下就是库珀谷,她家里是如此富裕,仅仆人就有11名。塔玛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除了俄语外,还精通英、法、德三种语言,擅长弹钢琴和唱歌剧。

  2 源于巴黎的情缘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库珀全家搬到了日本横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塔玛拉到欧洲求学,先是在德国柏林师从克拉玛耶尔教授,学习医学、整容和美容,后来又到巴黎实习,在那里遇到了谢韦尔内(当时叫奥利布里赫)。

  根据档案,谢韦尔内第一任妻子叫玛丽娜,是一位记者,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长期定居土耳其,谢韦尔内不愿跟随,于是二人分手。谢韦尔内的小说集《尽管是我的,但也许是送你的》中有一篇叫《水晶玻璃碎片》,扉页上献词是:“献给我的妻子玛丽娜——纪念圆镜边水晶瓶中枯萎的紫菀。”

  谢韦尔内的第二任妻子是艾玛·特拉赫金别尔格,上世纪20年代初生活在哈尔滨,后来辗转至上海,由于得了结核病,她前往法国治疗,其间仍不断给哈尔滨的俄文杂志《边界》写诗。上海《星期一》和《友好联谊会》等社团的资料显示,谢韦尔内在参加各种活动时,妻子艾玛也经常出现。1934年春的《友好联谊会》上有人还朗诵了她寄来的诗文。1937年春,艾玛病逝于巴黎。

  应该说,塔玛拉与谢韦尔内在巴黎初次相遇时,艾玛还在世,当时谢韦尔内一面陪妻子治病,一面在大学图书馆里任职,赚钱养家。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谢韦尔内是不会与塔玛拉发展感情的。1937年,艾玛去世后,谢韦尔内在《斜视的圣母玛利亚》第二版的扉页上题词“献给塔玛拉·库柏”,这里没有指出塔玛拉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说,在写题词的时候,二人还没有在一起。1939年,谢韦尔内在《独一无二的俄罗斯面孔》一书中题词“献给妻子塔玛拉”,此时才能确定二人已经成婚。

  3“闺蜜”是总领事夫人

  毋庸讳言,塔玛拉是当年上海无可争议的时尚先锋。首先,她是个知性美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气质高贵。因为祖母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所以她的身体里流淌着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种血液,堪称中西合璧。其次,由于在柏林和巴黎生活多年,她的衣着相当有品味,使她具有了一种非凡的气质。另外,她还在上海从事着当时极其超前的一种职业——美容。

  上海历来是一座时尚之都,20世纪上半叶,这里居住着大量外国侨民,包括法国、英国和俄国人,许多时尚女性不仅喜欢穿着时尚漂亮的衣服,同样看重面部美容和身材保养。作为医生、美容师的塔玛拉在上海大受欢迎,她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艺,让更多的女人保持健康和美丽。

  今天,位于淮海中路的人民坊原名“林达坊”,始建于1922年,设计师就是俄国侨民亚历山大·雅罗恩,建成后,这里居住的也主要是白俄,临街的房屋被当作店面,包括口腔诊所、理发室、餐厅和乳品店等,塔玛拉就在这里开设第一间美容室,吸引了众多顾客。阿尔谢尼清晰地记得,那是一间不大的店面,却有许多时尚女性远道而来。塔玛拉生性平和、为人善良,与许多顾客都结为好友,其中不乏高官巨贾的夫人。

  塔玛拉最好的“闺蜜”是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的夫人,她还是塔玛拉在巴黎的同学。当时,法国总领事在上海不仅是法国驻上海的全权代表,也是法租界负责人。有了和总领事夫人的亲密关系,塔玛拉和丈夫的许多事情好办很多。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也是美容业务的客户。

  除了医学和美容,塔玛拉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歌唱的天赋也很高,这使她在各种交际场所都能引人注目。由于她与丈夫都乐于对外交往,所以他们在上海的私宅内经常接待各种上流人士,包括演员、艺术家、政客和军官等。

  4 推动家庭的“引擎”

  谢韦尔内是个美男子、演员和作家,前两任妻子都是追随着他,可偏偏塔玛拉成了谢韦尔内的引路人。用儿子阿尔谢尼的话说,塔玛拉才是家中的“引擎”,她几乎承包了家中所有事务,她是那种可以应对世界末日的女人,是谢韦尔内真正的女神。她不仅较好地安排了全家人的生活,还为丈夫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空间。儿子阿尔谢尼认为,如果没有母亲,父亲根本不可能搞得了创作。往好了说,父亲是个“浪漫主义艺术家”,其实他就是“飘荡在空中的幻想家”。而母亲知道生活的艰辛,知道怎样赚钱,知道如何帮助丈夫前进。

  塔玛拉与丈夫一生恩爱,她能弹会唱,丈夫总喜欢在她面前伴着琴声诵读自己的诗歌。虽然在上海的生活还算惬意,但1941年日军完全占领上海后,混乱的上海滩让谢韦尔内患上了严重的“思乡病”。不过,他的回国愿望却被妻子及时遏制,聪明的塔玛拉非常清楚,如果谢韦尔内那时回国会有多大风险。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塔玛拉才开始筹划回国的事。1954年,他们终于踏上回国的旅途。

  返回前苏联后,谢韦尔内一家先到达南乌拉尔地区,定居在奥伦堡市,而塔玛拉则独自“非法”跑到波多利斯克(莫斯科州)。她特别清楚,如果想要让丈夫的才华得以发挥,就必须来到莫斯科。塔玛拉凭借极高的天赋,很快获得了前苏联高等教育学位,以校外生的身份从莫斯科外国语学院毕业,并于1957年应邀在世界青年与大学生联欢节上担任翻译。之后,她决定在莫斯科教授英语,但由于尚未获得前苏联国籍,她未能取得教师资格证。1958年,全家人拥有前苏联国籍后,经过塔玛拉的努力,终于把家搬到莫斯科近郊。丈夫先后在城市公园和电影院工作,后来还担任了领导职务。一家人终于可以平静地生活,谢韦尔内也很快就恢复了创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5
   第A04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记忆/记忆
   第A26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阅读
   第A28版:康健园
   第A29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30版: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3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塔玛拉:一位精致打扮上海女性的夫人
新民晚报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A26塔玛拉:一位精致打扮上海女性的夫人 2017-09-24 2 2017年09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