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别让旅游消费陷阱抹黑美景
赵志疆
  赵志疆

  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9月26日播发《成本五百标八千——神秘“洗脑店”推销天价旅游商品起底》,报道张家界旅游景区周边乳胶类、朱砂类旅游购物店销售天价旅游商品的行为,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目前,涉事商店已被查封并立案调查,张家界对旅游购物店进行全面清查整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出门旅游时,很多人都需要随手买点纪念品馈赠亲友,虽然景区购物宰客早已不是秘密,依然不乏有人为之解囊。究其原因,有人觉得“贵不到哪儿去”,还有人苦于没有自由购物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旅行社带去的购物店大多为游客准备了一整套洗脑攻势,你会不由自主地买买买。国庆长假在即,新华社的这组报道无疑颇具警示意义——当人们都在憧憬即将开启旅程的时候,摆满天价商品的旅游购物店也在伺机而动。

  就在新华社记者起底揭秘的当天,张家界市政府连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部署严厉打击坑害游客的旅游购物陷阱,涉事商店第二天就被查封并立案调查。有个细节颇值得玩味——涉事购物店位置偏僻、门脸低调,工作人员十分警惕。由此不难看出,此类购物店为防范监督检查煞费苦心,这无疑加大了监管难度。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旅行社的积极配合参与,如此隐蔽的购物场所何以能门庭若市?景区是导游,进店变“导购”,此类现象堪称旅游行业最大痼疾。更有甚者,一些导游不惜动用语言或行动暴力威逼游客就范。原因很简单,购物回扣是某些导游的重要收入来源。购物回扣积弊难返,天价购物店因此难以绝迹——如果不能遏制旅行社和导游“宰客”的冲动,即使查封了一些天价购物店,他们也可以轻易另觅“合作伙伴”。

  毋庸讳言,消费欺诈或强制购物多发生在“零负团费”旅行团,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当旅行社放弃了正当收益时,必然会期待“堤内损失堤外补”,这正是购物回扣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检查,检查旅游企业依法、守法从事旅游经营情况,重点查处“不合理低价游、不明码标价、不签订旅游合同”等违法经营行为。在此背景下,发生在张家界的这起事件显得格外刺眼。《旅游法》实施已经4年,旅游乱象频仍的背后,地方政府的态度不得不提——无论“零负团费”也好,购物回扣也罢,在各种旅游乱象借助广告宣传不断造势的时候,地方职能部门不应该也不可能一无所知。

  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如果基本的秩序得不到保障,旅游消费者势必会用脚投票,杀鸡取卵式旅游市场不仅损害游客利益,更会给地方抹黑。相比起查处天价购物店,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显然更加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30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A31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32版:专版
别让旅游消费陷阱抹黑美景
“熊”标签
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
不要再天然认为“海归”就该拿高薪
迎国庆
当“懒惰”成为生产力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别让旅游消费陷阱抹黑美景 2017-09-28 2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