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让人发现生活“非同一般”
肖茜颖
  国庆长假期间,第二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举办诗歌论坛,9位中内外知名诗人汇集于徐汇区图书馆,与读者面对面地分享“诗歌与人生”的那些事。

  不止是诗更是生活

  来自中国台湾的颜艾琳是一位热爱摇滚的诗人,她爱诗,是因为诗歌能帮她发现熟识生活中的“非同一般”。“我出生于台南乡间,3岁时有一天我站在田埂上,看着青蛙、麻雀,突然问自己‘为什么我是人’。”于是,她的诗作《光阴之驹》《黑暗温泉》成为了一个个问号的回答,继而引出无限的追问。

  杨炼则用诗来“寻找”去世42年的母亲。62岁的他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常年旅居海外。“我的妈妈是上海人,而我是半个上海人。”前一阵子,杨炼无意中打听到母亲曾住在高福里。9月5日那天,他突然想去找找那栋长乐路294弄里的房子。“我凌晨沿着淮海中路一路走过去,马路空空荡荡,遗憾的是最终还是错过了。但是当时我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我好像离她很近。这条马路似乎带着我穿越了时空。”他说,“这天的情景一直盘绕在我的脑中,我最近便在酝酿一首诗。”

  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艺术总监巴斯·夸克曼用诗歌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而诗歌节也反作用于他的生命轨迹。他曾想成为一名视觉艺术家,偶然被一首小诗深深地打动,“貌似不起眼的诗歌展现的是广阔无垠的天地”。诗歌让他与世界结下了奇缘。

  新诗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新诗的走向在论坛上备受关注。今年正逢新诗百年。已有百年历史,为何还叫新诗?青年诗人、北大教师姜涛指出,这是因为新诗的发展“仍未成熟”。新诗与旧诗的区别不在于白话与非白话,也不是时间远近的概念,而是价值与活性的概念。新诗的概念是对于诗而言,必须有不断的创造。他尤其同意文学家废名的观点:“中国的新诗,即是说用散文的文字写诗;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诗的价值正因为它是散文的。新诗的内容则要是诗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认为,用现代汉语写新诗的形式或能对精神层面的呈现发生很大的变化,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这些精神语言再创造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98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新民印象/目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诗歌就是语言 散发出的芳香
买到就是赚到
诗让人发现生活“非同一般”
唯美的自省
邀你看演出 教你看“门道”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8诗让人发现生活“非同一般” 2017-10-10 2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