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介绍,新生代员工一般是指80后、90后,也有一种观点说是指85后、90后员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0后不像多子女时期那么有团体意识,也不像80后那样自作主张,他们喜欢圈子和多种类型的伙伴,但是不喜欢过于紧密地归属于某个圈子。他们希望多元,可以联系社会网络,但是又希望保持自己在圈子里面差异化;他们要有社会关系,但是要保持独立性,选择自由;他们希望成为一群人中的亮点,但是不希望做大家中的异类。
苏勇总结,90后新生代员工具备以下特点:首先,他们兼有积极与消极的工作态度。很多年轻人看上去热情高涨,但是有时候比较消极,对工作的满意感和对企业的满意感、忠诚感都显著较低。新生代员工的职业观念多变,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希望能够有更丰富的阅历,能够在不同行业里面工作。
其次,他们认为企业有责任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更加看重企业是否给予员工具有“可转移”的竞争力。他们渴望有所成就,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加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90后新生代员工的沟通方式很直接,对于权威有自己的看法。
90后还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大学毕业生出现一种现象叫“慢就业”。有90后毕业生说,从小读到大,太辛苦了,父母没有给我压力马上工作,就先歇会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他们明显对公司高层人员变动不那么太在意,不会领导在的时候就表现好一点,也不会特意和上司家属搞好关系。
苏勇给企业十条建议,以充分激发新生代员工的潜力
1
价值作用显性化 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志同道合”,孔子告诉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与公司文化不契合,尽管觉得应聘者可能是一个人才,企业还是要非常谨慎。
2
人格工作匹配化 新生代员工个性非常凸显,企业要改造他、同化他,难度大增。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岗位,是否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把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3
工作内容丰富化 更加注重岗位的设置,怎么样定期轮换岗位。定期轮换岗位有好处,首先是可以让员工换位思考;其次是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兴趣。
4
团队成员互补化 现在企业管理中更加强调讲团队,团队跟群体有很大差别:互相信任,团队之间的联系一定更加紧密;互动,成员之间互相影响;互补,技能和知识互相补充,选择不同的人组成团队;互助,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务。
5
组织层级扁平化 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怎么让第一线员工,即“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就需要我们的组织层级扁平化,保持企业的弹性。扁平化的组织也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6
考核指标双重化 企业既要重视结果,也不能忽视过程;既重视最终绩效,也重视员工的主观努力,否则让员工有很强的挫折感。
7
奖励形式多样化 个性化的员工对奖励需求不一样,有的说你发钱当然最好,有的提供假期,有的提供读MBA的机会,诸如此类。对企业来说,最终核算成本差不多,甚至更低,但是员工满意度会更高。
8
关怀方式个性化 个性化的关怀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9
职业责任明确化 经济学家哈耶克说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针对新生代员工,我们更加要强调基于契约的信任,强调每个个体所应担负的责任。
10
激励机制复合化 企业既要重视物质的鼓励,也要重视精神方面。我们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新生代尽管也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它提醒我们管理人员应把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提到比较重要的位置。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