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开学的校园门前,再见熙熙攘攘。一所学校的显著位置,竖着几个字: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那是鲁迅先生说的。
我家的孩子,也向学校报到,开始一段新的求学旅程。所不同的是,这一回他得手持护照往前迈步。
两个有些沉重的行李箱,装满了我们一同填充的未来生活:烧饭的家伙,御寒的被子,吃饭的筷子以及大学本科学历学位证书。
车开动时,我感觉到我们这辆上了年纪的汽车比往常沉稳。也许是行李的缘故。
有朋友一家特意过来送行。这些日,儿子与同学依依作别,还到奶奶床前和外公外婆家里看看他们。连着几天,有亲友请他吃饭表示饯行祝福。他显然掉进了浓情蜜意里。我和爱人对他说,这些都该记心里。他回应说,一定。他又说,心里面突然有不舍的滋味。
在车站,我们望着他的背影汇入陌生的人群。一二分钟后,儿子折回身,站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望着我们;我们找了与他最近的位置,望着他。中间隔了两道栏杆,本来可以有的分别式,比如拥抱,只好任时间隔断。也好吧,没有拥抱,还有目送。我们的目光,已准备好随他远行。
儿子的外公,也在雨中一同送他到车站。还亲手把行李送到安检人员跟前。
返回的路上,岳父说着他的感慨。我听出他的意思是,坐飞机都要老长时间,这学历也拿得够远的……
听岳父说着,我的思绪竟与汽车一起跑动起来。按照现在的学历体系,他的学历几乎是“没有学历”。岁月虽然漫长,但岳父并没有在境内或出境出国求学培训、镀金包银的经历。一路平常。他在部队干了半辈子,又转业干了半辈子的行政管理。而此时我忽然想到,年近8旬的岳父,是有学历的。
与他相识相处二十六七年。我见过他书柜里保存完好的一大叠红皮笔记和奖状,那是火红青春的颜色。我们陪着他回到军歌嘹亮的地方找战友,那里有岁月沧桑的豪迈。我们常常听他由超市、“老年卡”、动车等等说到国家的变化、自己的变化,那是苦苦甜甜的满足。我还从岳父母养育的几个孩子那里读出“立人、人立”的努力。
在岳父身上,我感受到一样好东西。想了很久,我称之为“品格”——浓烈的家国意识、故土情结,以及明事理、重情义,宽厚与坚毅,实诚而质朴。我便觉得岳父的学历不一般了。他让我悟及另一种学历的可贵。
意外的收获,今天收获了。
此刻,儿子走在异国的街头。他微信我说,到伦敦后这几天,与镇上的老外交流很多,感觉也很好……一切那样新奇。新的一切都将开始。往后的日子,免不了孤独、挫折,还有诱惑以及来自不同文化的冲突。这是不是说,往后的行李箱里,不能只有烧饭的家伙。
你肯定不会重复外公他们的生活,也不大可能重走他们一辈的路。你走在新路上。他们老了。但他们留在岁月里的好东西,应不会老去。
我想告诉儿子,更高的学历应该包括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