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正在展出中国的兵马俑。相比巨型的西安秦陵,西雅图这次展出了九个兵俑和一匹战马,观众可以在展出中近距离地观察这上千年的历史文物,并通过各种互动装置和一些小型的兵俑复制品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兵马俑一直都是中国的文化标志之一,在国外学习的我便主动请缨,成为了展出的一名志愿者。
志愿者工作,除了长时间不嫌腰酸地站着,就是解答客人的各色问题,了解客人对展出的想法。不得不说,美国人观看展出的认真程度,真是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而提出的问题也是各色各样,层出不穷。从最基本的(展出品是真是假),到数据类问题(有多少兵马俑已经被发掘),观察类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将军俑的颜色不一样),地理类问题(兵马俑坑的布局有没有讲究),历史类问题(中国用不用木乃伊),一直到幕后的问题(这次策展布展花费了多少时间),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问不了的。
问问题当然是好事,但美国人问起问题来有一股不折不挠的劲,不纠结到底不罢休。今天就碰上了。一小哥过来问我,造兵马俑的土哪里来的?我想了想,应该是就地取材来的吧,广袤的中国大地挖点土应该不成问题吧,再说埋兵马俑挖那么大的坑,肯定挖出不少土吧。我这么解释了一番。可能是觉得我这个答案给得有点轻率,小哥一副不乐意的样子。于是,我就带他去见了我们别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一脸认真地又说了一大通,他这才勉强点了点头离开了。
快下班的时候,一对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过来拉住我,当时我急着下班,本来没准备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他们一脸迫切的样子,于是就停住了脚。
“建这么大的墓,秦始皇是第一个有永生来世这些想法的人吗?”
我想了想,动用我少得可怜、几辈子都没用过的古埃及和夏商周的历史,组织了我的回答——古文明之间的交流尚未可知,先秦虽也用俑殉葬,但从现在来看,这样大兴土木的,秦皇确实是第一人。
大爷不肯放过我:“有没有可能是古埃及传到中国的呢?他会不会只是遵循前人的想法?是不是第一个有想法,这个问题对我实在很重要……”
我一时蒙圈,于是提出我可以再去做些研究,了解过后再通过邮件或者别的形式告诉他。
他说:“没事,我可以自己去做研究。”
大爷大妈走后,我问了一些别的志愿者这个问题,他们一听,马上问我,是不是一个叫理查德的大爷问的。我呵呵一笑,原来大爷是把能问的人都问了个遍。看来这个问题对他确实很重要。
其实每次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是最开心的时候。他们的视角往往很新颖,让自以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我觉得还要不断“充电”。一位多年前去过西安秦皇陵,跟我一起当志愿者的美国大爷和一位客人聊天,看到站在一旁的我,问:“你是有中国的血统吗?”得到肯定答案后,他又问我了不了解秦始皇。我说:“虽然从小历史课本上都有他,但也只是一知半解,也许还没有你们了解得多。”大爷一听笑了:“确实,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我还去看了,而你那时候,还不在这世界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