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如何获得诺贝尔奖,那么其实我的几位已经获奖的同事都会说,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你不应该问这个问题。”托马斯·施泰茨坦言,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但是,其实你从来就不应该问,做什么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应该问你研究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想解决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因为,一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兴趣与瑞典所颁发的诺贝尔奖没有一点关系。”科学家要做的,是那些能让自己感兴趣同时又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问题。“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你必须先找到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有在读博士研究生问托马斯·施泰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下一个研究方向会瞄准哪里?他爽朗地笑起来,回答说,“我也希望知道自己的下一个研究方向。”在他看来,许多人会询问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会是什么,仿佛诺奖获得者的目光所及,就是未来科学发展的热点方向。“其实,你只需要凭借自己的直觉,遵从自己的内心。”
托马斯·施泰茨坦言,依然会在自己十分感兴趣又有可能彻底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蛋白质合成、RNA生成以及DNA复制等基础研究领域,寻找自己的兴奋点。同时,他也带来了自己在寻找下一代抗生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得, “通过对抗生素不同的筛选,我们可以筛选出更加有效的化合物。同时,对于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可能带来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下一代抗生素。”
“但是要开发新的抗生素,不能仅仅涉足一个领域。”托马斯·施泰茨指出,自己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得益于拥有一个四五十人的复合型科学家团队,每一位成员有着自己的专业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