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校园,教学楼外墙上写着八个醒目的大字,“守护童心,会思慧玩”。校长楼海凤坦言,2008年,学校首次提出“会思慧玩”这一办学理念时,并不被所有人认可。然而,楼海凤却坚信,只有通过玩,孩子才能喜欢学习,主动探索,增长能力。
老师用智慧,带领学生“玩”出名堂。数学骨干教师瞿岳磊设计“操场上的数学”,带着孩子走出教室,拿起卷尺和直尺,测量操场大小,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形状。几年来,“操场上的数学”还渐渐演化出“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科技中的数学”。学校多个学科整合成为“艺文”课程。信息课上,同学们用古诗词和歌曲的旋律设计密码;语文课后,大家为课外读物设计PPT。《胡桃夹子》为什么要制作那么多的版本?《睡美人》里怎么会有流行音乐?这些,都是孩子们“脑洞”大开的结果。
今年暑假,五年级学生徐安麒代表学校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小学组的一等奖。正是巨一,给了小徐从零起步的机会。2016年,巨一小学建立了300平方米的创意“慧玩园”,学生喜爱的茶艺文化、烘焙厨艺、创意制作、棋类、3D制作、戏剧表演等六门拓展课均在此教学。每学期,每名学生能自主选择4门课程学习。“慧玩园”的13扇大门,也全部由各个班级承包绘制。
作为世界冠军的母校,乒乓球是巨一的金字招牌。如今,从低年级的乒乓小制作、创作乒乓诗到高年级的主题表演和人物采访;从数学课实地勘测乒乓桌长度,到美术课上彩绘乒乓板,为乒乓板走秀做准备……每个年级、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乒乓球主题活动。从一年级起,一本《巨一宝宝爱乒乓》的小册子就记录下了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点滴,成为独一无二的毕业礼物。
“和爸爸玩,你很听话/爸爸让你到哪儿/你就蹦向哪儿/和我玩,你就很不乖/我让你到哪儿/你就偏不到哪儿/所以我说,你是个十足的‘两面派’。”这是孩子们写的诗。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顾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