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从减少高危因素做起——~~~
从减少高危因素做起——~~~
从减少高危因素做起——~~~
从减少高危因素做起——~~~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减少高危因素做起——
为心脏制造活力 给生命注入动力
潘嘉毅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6》统计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为了遏制心血管疾病的迅猛发展,近期,围绕心脏健康的一系列科普活动在本市各级医疗机构陆续展开。活动鼓励市民积极采取措施远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导市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心脏的饮食与运动

  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的“心动力,新活力”2017年世界心脏日健康科普教育主题会上,来自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以及各委员单位医院的医生们共同指出,心血管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可防可治:防——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开始;治——从心血管科普知识的学习开始,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

  深海鱼、膳食纤维、高钾食物有利于心脏健康。深海鱼对心脏健康的好处在于,不仅含有优质蛋白,同时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管炎症反应、降低血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具有很好的作用。推荐每周吃两次深海鱼。多吃富含高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地瓜、芋头、竹笋、芦笋,多吃高钾食物,如芥蓝菜、空心菜,多选择全谷类食物或未加工的豆类,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黄豆、红豆、绿豆等。落实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

  适当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心脏病患者在康复运动前要进行心脏康复的功能评定,确保安全地参加活动。从预防心脏疾病的角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运动总比不运动好,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每天运动10分钟即可获益。推荐的项目有步行、骑自行车、游泳、跳广场舞等。

  改变不良的行为有利于心脏健康。吸烟酗酒是已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从现在做起。另外,作息时间要有良好的规律,避免熬夜,避免精神压力超负荷。

  及早诊治房颤 降低中风风险

  在心律失常疾病方面,房颤必须引起大家关注。因为无论阵发性房颤还是持久性房颤,都能导致脑中风,且房颤引起的中风病情严重、致残率高、容易多次中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李毅刚教授团队王群山主任医师指出,许多房颤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如果不遵医嘱擅自停药,中风就很有可能找上门。通过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2010年版)提出的专业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无心脏病病史的成年人也要警惕房颤的发生。如果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建议定期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房颤易患人群,是指本身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或者是脑血管意外、脑梗、中风病史的,应该尽早防治房颤。

  房颤疾病本身具有“自我促进”的特点,开始是阵发性的,继而发作频繁,再就是持续性存在,逐渐加重、恶化,直至正常窦性心律完全被房颤取代。房颤的治疗提倡早期干预,争取良好的治疗效果,要知道心脏病待到严重阶段、甚至出现中风并发症,犹如亡羊补牢,效果将大打折扣。药物是治疗房颤的基石,一般专业评分系统2分以上就开始考虑抗凝治疗了。除药物以外,还有技术成熟的射频消融,适应证掌控非常严格的左心耳封堵术等。王群山主任医师介绍,新华医院自今年2月起开展的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一站式治疗”最具特色,已为60多例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带来福音,既改善了房颤的异常症状,又降低了脑中风的发生风险。伴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在治疗后仍需遵照医嘱坚持服药。

  在患教活动辅助下十多年不发病

  高血压俱乐部、心脏病患友会……在疏泄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指导患者防病用药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吴淞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廖敏蕾评价患教课堂时指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离不开群体互助的力量,特别是伴有糖尿病、慢阻肺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彼此交流,消除困惑,分享经验。高血压俱乐部的有些患者十多年坚持听课做笔记,严格遵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病情稳定从未复发。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下降衰退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廖医生提醒,要针对原发疾病,积极扼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她希望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年轻人多多参与医院的患教科普活动,虽然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快捷多样,但是青壮年人群接触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的机会仍然匮乏。临床上已经发生熬夜过劳导致青年人急性心梗,不得不接受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病例。年轻人要及早认识到,自己要对健康负责,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要注重减压减负,劳逸结合,合理的健康管理。

  另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倡导在二级医疗机构建设并运作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确保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获得及时、积极、有效的救治。

  拥有健康的心脏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让我们从减少高危因素做起,从改善生活细节做起,一起来制造生活健康“心”方式,注入健康“心”动力。    本报记者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天下艺家
   第A13版:天下艺家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码关注新民 康健园官方微信
为心脏制造活力 给生命注入动力
产后缺乳试试“耳穴贴压催乳法”
治疗膝骨关节炎耽误不得
新民晚报康健园A27为心脏制造活力 给生命注入动力 2017-10-22 2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