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多名党代表以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示出一个百年大党浴火再塑后的崭新形象。
征服一座高峰,需要超越的是自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以无私的斗争精神,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自我再塑的伟大工程。铁腕反腐、凝心聚魂、正风肃纪、坚毅担当……重锤之下,火花四射。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瞬间,汇聚成壮丽夺目的长卷,在革命性锻造中,新时代党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历史为鉴,再塑健康肌体
9月29日,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不到20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政才,因严重违反党的“六大纪律”被“双开”。
“盛会不反腐”“届末之年反腐将要收官”“刑不上大夫”……这些西方媒体笔下的所谓中国“政治潜规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行动面前被一次次打破。
少有人感到风雷将至的前奏。
2012年12月初,当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还未满月的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万万没想到,十八大后的反腐“第一枪”会指向他。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干部队伍出点小问题难免的……”几年后,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锒铛入狱的李春城回首往事、唏嘘不已。
5年前,当“受贿近4000万元”不过是李春城眼中的小问题时,我们党正面临腐败愈演愈烈的严峻挑战。
“山西省军区原司令员方文平、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杨金山、兰州军区原副政委范长秘……”在国防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金一南教授一口气列出一串因腐败问题“落马”的将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先后查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军级以上干部100多名,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枪林弹雨中为缔造新中国而牺牲的将军数量。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向全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
宁可得罪千百人,绝不辜负13亿!
继李春城之后,几乎每月都有中管干部被查处,最多时“一月打七虎”。短短5年,全国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
上至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大老虎”,下到群众身边的“蝇贪鼠害”,谁也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谁也不是“铁帽子王”。
2015年,反腐败斗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形势仍然胶着。
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杂音:“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导致干部不作为”“反腐会不会亡党”“反腐是权力斗争,是‘纸牌屋’”……
杂音背后,既有认识不清的疑虑,更有暗流汹涌的角力。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斩钉截铁、一锤定音。
2016年6月29日上午,一辆中巴车径直驶进天津市委大院。时任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早早站在门外,迎接中央巡视组“再度来访”。
这名代理书记满心希望这是一次“体检转正”的“回眸一笑”。然而,两个半月后,他的政治生命彻底终结在巡视“回马一枪”上。
巡视利剑,5年磨砺,已成为破解一党执政下自我监督难题的重大制度利器,被查处中管干部中超过60%问题线索来自巡视。
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再塑肌体。
从2015年的“胶着状态”,到2016年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今天,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在海外,在逃人员纷纷陷入过街老鼠般的困境;在国内,数以万计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
以信仰为魂,再塑理想信念
人以神立,党以魂兴。
纵观中国共产党96年奋斗史,创造奇迹的方式有千百种,但铸就伟业的根基只在一处——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进之路。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短短49个字,既是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更是直面问题的政治警示。
2017年国庆假期,北京展览馆里人潮涌动。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第十展区,苏荣、王珉、周本顺、仇和等人亲笔书写的忏悔书引人深思。
“我虽然被开除了党籍,但我不会忘记组织45年来对我的培养。我会永远记住党组织这个家,记住党这位可敬的母亲。”透过周本顺的字迹,有的人看到了他对罪行的悔恨,有的人看到了他对组织的眷恋……
然而,就是这个有着45年党龄的河北省委原书记,落马前曾在自己的多处住所内摆设佛堂佛龛,每逢初一、十五,都按时在家烧香拜佛,甚至自己养的一只乌龟死了,还专门手抄经文一起下埋……
更难想象,如果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充斥了这样背弃信仰的荒唐行径,它的精神大厦还怎么能稳如泰山、感召人心?
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遗忘——
“我什么时候出生记不得了。我入党的日子还记得,1954年10月7日。”在101岁的老红军刘光登心中,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初心。
84年前,17岁的刘光登在中央苏区参加红军。一同参军的10位少年中,他是唯一活着看到革命胜利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真理,时时刻刻需要擦亮——
5年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系列党内政治思想教育环环相扣、深入推进,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扩展,再塑全党本色初心,使信仰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必须义无反顾地坚守——
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一体修订、一并公布,划出纪律“底线”的同时,标明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如果说,制度是无形的约束;那么,榜样就是鲜活的标杆。
时隔20年重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制定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授予办法……所有这些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中,第一条也是第一位的,都是“信念坚定”。
今天,在共产党人信仰的旗帜下,越来越多人同样作出无悔的选择——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将生命的涓滴细流汇入报效祖国的汪洋大海;县委书记廖俊波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胸中燃烧的火焰温暖身边的群众;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用比山还坚定的意志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共产党再次因纯粹和纯洁,变得可敬、可爱。
“今天,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的一篇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这个逆袭的政党诞生之初没有任何光环,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资产……是什么让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别的其他政党?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
以民心为本,再塑优良作风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评判。
■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到20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以立规矩开始,由作风建设切入,从最高领导层做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再塑党的作风的“第一行动”。
短短5年,起于青苹之末的作风之变,给中国带来一场意义长远的深刻变革。
河北石家庄裕华路上,“百姓大酒店”门庭若市。“现在一份菜十几二十元,就像家门口的大食堂。”经常光顾这里的市民肖红说。
2014年之前,这里叫“皇宫大酒店”,是当地官商聚会的热门场所,一桌饭菜动辄上万元。“皇宫”退场,“百姓”登台,折射出5年来的风气之变。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直指当时党内不良作风的种种表现:
“现在,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前呼后拥何其壮观,鸟语花香何其艳丽,觥筹交错何其铺张……”
5个“何其”,画出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盛行之相,而不少领导干部却对此习以为常,安之若素。
风气之弊日积月累,不仅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且会侵蚀政治生态,败坏政风民风,疏离党群干群关系。
有时候,吃饭也是政治。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蒋介石、毛泽东先后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前者极尽铺张,宴请列支8万元;后者热忱朴素,自掏腰包请了一顿农家饭。
一顿饭,陈嘉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山沟里的党”与人民的水乳交融,看出了这个党质朴廉洁作风中蕴含的远大志向。
一顿饭,陈嘉庚作出一个判断: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
八项规定就是今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平均每天有140多人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查处,总计1.2万名党员干部被点名通报。
从省部级领导到乡镇干部,多少人因为“小小的”作风问题被处理,没有半个台阶可下,没有一点面子可留。
以使命为要,再塑责任担当
“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这样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
大道至简。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品格。
俄罗斯知名政论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习近平上任仅两周就提出宏大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体现了这位中共领袖自加压力、负重前行、主动作为的历史担当。
没有一种责任,比肩负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更重大;没有一项使命,比实现13亿多人民的共同梦想更伟大。
■ 2015年11月,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工作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对历史的庄严承诺。会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这就是你们给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19.5万名优秀干部走出机关大院,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奔赴脱贫攻坚一线;77万多名帮扶干部走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柴生芳,蒋富安,程扶摇……2013至2016年间,共有120多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特殊战场上。
5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降至4%以下,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不久前,乌拉圭执政党“广泛阵线”主席哈维尔·米兰达专程到云南怒江了解中国的脱贫经验。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感和行动力为世界减贫事业树立了典范。
■ 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既挂帅又出征,领导全国上下迎难而上,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
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公立医院……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重重、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1500多项改革举措梯次展开,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呈现出“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景象。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的名字传遍海内外。中国共产党以千年坐标谋划未来的气度和担当震惊了世界。
为国家长远发展计 “落子”雄安背后,一个更加宏大的布局悄然成型——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国发展的潜在空间和能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和释放。
为民族永续发展计 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后,一种历史担当令人动容——
绝不再走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老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决胜全面小康,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生态”正本清源……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伟大的工程”的高度,强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的话语掷地有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个历经百年苦难与辉煌的伟大政党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胆略,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张晓松 罗宇凡 王建华 叶书宏 朱基钗 黄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