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842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享誉世界的顶尖乐团之一,也是当今唯一不设常任指挥的世界顶级乐团。自1842年奥托·尼古拉成立乐团以来,维也纳爱乐就让世界着迷。乐团前主席赫尔斯贝格曾表示:“‘维也纳音色’不仅是个概念,更是一个完全可以被证实的现象,这其中包括很多元素:首先是独特的双簧管、圆号等乐器,他们都是当地特有的;其次是音乐家之间长期的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音色的传承和保持纯正。此外,维也纳爱乐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常任乐团,一直与歌唱家合作,乐手们对音乐和人声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虽然乐手们的水平很高,可炫技并不是重点,乐团强调的是音色的丰满与和谐。”
昨晚,和谐、丰满的维也纳爱乐之声确实让人折服,他们对每个音符的控制都相当精准,随着指挥棒的起落,前一秒还激情澎湃着、后一秒就能鸦雀无声。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及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两首曲目,无论是技巧展现还是情感表达都极其到位。《F大调第八交响曲》是贝多芬闻名于世的九部交响曲中最短小精悍的曲目,备受作曲家本人的偏爱。而木管乐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认为是模仿当时节拍器的声音,乐章最后有一个玩笑般的“节拍器出故障”乐段,对乐手的演奏技巧和乐音的掌控要求很高。
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则注重情感和情景的贴合,随着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手中“黄金棒”在空中画出一个个优美的圆弧,乐队配合默契地勾勒出了英雄波澜起伏的一生。音色如船只般时而避过险滩,时而乘风破浪,在河流中起伏徜徉,最终驶向宽广的海洋。
昨晚的返场曲目也让乐迷深感“值回票价”。返场时段加演约瑟夫·斯特劳斯的《谵妄圆舞曲》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的指挥棒随意轻灵地挥舞着,借着乐队“自动档”的东风,他甚至在小小的指挥台上迈开了舞步,愉悦的表情让人沉醉。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