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爱蝴蝶
1923年8月30日,傅全香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学习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剧声誉鹊起,1943年在“四季春”挂头牌。
傅全香数度与范瑞娟合作,两人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戏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1950年两人率团赴京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曾坦言,当年,自己正是在看了傅全香演的《梁祝》后,才创作了民族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傅全香的徒弟、越剧表演艺术家陈颖说,生活中,傅全香也很喜欢蝴蝶,“傅老师家里有不下50个款式各异的蝴蝶胸针,如果轮流戴,一两个月内都不会重样。”2007年,傅全香曾病危昏迷30多个小时,徒弟们在其耳边不断播放《梁祝》的录音,才使她苏醒过来。
博采众长
傅全香被誉为“越剧程砚秋”,她创立的“傅派”唱腔婉转明亮,华彩跌宕,高处如流云千里,低处如溪水潺潺,真假嗓结合演唱,常让人有峰回路转之感。傅全香对演唱中呼吸的处理很是讲究,别具特色的演唱完全源于她的勤奋好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傅全香开始借鉴姐妹剧种的长处,对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唱腔更是着迷,不但“偷学”苦练程氏唱腔中的音区转换,一手水袖更是舞得颇具神韵。最可贵的是她还学习了意大利的美声唱法。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傅全香率先在越剧中创立了“真假嗓相结合的混声唱法”,极大丰富了越剧声腔艺术的表现力。
傅全香不但言传身教带出了众多徒弟,她还鼓励徒弟们多带徒弟,将越剧发扬光大。作为师父,傅全香对于徒弟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陈颖记得,1984年江浙沪越剧大奖赛时,傅全香为了帮她突击训练《情探》中“行路”一折,把她“拴”在身边一个多月:“吃住都在老师家里,每天就是钻研怎么把戏演好。”考虑到陈颖气息单薄,傅全香不准她搭电梯,每天上下7层都靠爬楼梯,硬是把陈颖的气息“爬”丰满了。
勇斗病魔
2007年的7月15日那天,傅全香突发脑梗,接着深度昏迷。近一个月后,她又一次睁开了眼睛……
生病卧床10年,陈颖还记得,在漫长的病床生涯中,即便不能染发,只要还有力气见人,傅全香总要修饰一番。每回,陈颖总会帮她梳头,她说:“至今这个场景都常在我眼前出现,老师的满头银发梳出来漂亮极了。但愿在天上老师也能一直这样美下去。”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