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刚过,母亲来电索要一本书:“你编的那本《贤城家风小故事》还有吗?我两个朋友看后都想收藏一本。”想不到3年前负责编辑的家风小故事还这么受欢迎,2014年出版,2015年又再版。2015年,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拿着这本书前来联系,他们要采访、拍摄书中的8个人物故事……
2014年评为“全国文明城区”的奉贤区用“贤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儿女,从“贤文化”土壤中滋生的家风之道又彰显出优秀的传统美德,孕育出文明新风。我曾在道德讲堂里听过数百位市民上台讲“身边好人”的故事、自家家风的小故事。讲故事这件事可能是人类思想深处最原始的某种需求,这些感人的非虚构市民故事像一缕缕阳光,温暖着社会,荡涤着心灵。
带着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去采访了“孝老爱亲囡”周丽娟。这位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2011年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她读高一时去钱桥敬老院当志愿者,结识了一对患病的老年夫妇。当时的怜惜之情变成后来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15年里,周丽娟出钱出力照料这对孤老。“当兵、结婚、怀孕、生子、单亲妈妈、公司领导”这些年身份的变换,遭遇的沟沟坎坎都没有阻挡住周丽娟去关心、照料老人的脚步。那天,午后的阳光普照大地,周丽娟携着儿子,提着礼物带着我们一起去看望那位耄耋老人。7岁的孩子一进屋,叫了声“老奶奶”后就帮老奶奶去倒垃圾,擦桌子。老人满脸笑容,拉着周丽娟的手又喜极而泣。她说“娟儿是我的救命‘活菩萨’啊……”如今,周丽娟的志愿者服务队已有70多名成员。每次双休日去敬老院服务,周丽娟的儿子高高举着红旗喜欢走在第一个。
“真人英雄的故事”:2014年3月27日下午4时,奉贤金汇学校不远处的街面传来惊叫声,一个丧心病狂的男子挥舞着两把滴血的菜刀,向放学回家的学生挥刀乱砍,眼见4个孩子倒在血泊中,旺轩服装辅料场总经理夏永新、青年员工李华等几位目击者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近百名学生安全了。恶魔被制服了,几位见义勇为者都受了伤,夏永新头上被砍了数刀,他们被送到医院后,一些市民都自发前去医院慰问探望,称赞他们是“百姓英雄”。
“最美夕阳红”的故事:92岁的离休干部潘晋尧追求的是:教育好晚辈,为社会添上一份光和热。40多年来,他每年亲手扎花圈带领老战友和家族中的四代人去祭扫烈士墓,并通过祭扫对晚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些年,潘晋尧身体力行,他经常走访9个村的130多户贫困户,一家三代人资助数十位孤寡老人和贫困学子。耳濡目染,潘晋尧的重孙听说幼儿园的同班小朋友失去了母亲,马上要求父母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都送给这个小朋友。
播下爱的种子,结出爱的果实。抓住老百姓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2013年,奉贤区开展的“家家写家训、户户话家风”活动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响应。“人人有话说,个个是主角”,“说真话,扬正气,这样的活动我响应。”这些评语道出了民众的赞美心声。
我想如果全社会通过讲好市民“身边好人”的故事,用大家看得见,学得到的普通人物来激励人、鼓舞人,那么必然会凝聚社会正能量,以家风促民风,点亮民众崇德向善的心灯,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
十日谈
百姓新曲
责编:刘芳、史佳林
这位经常坐高铁的乘客,坐“复兴”号时不免有点兴奋,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