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幼儿照例起夜去卫生间。做妈妈的把台灯拧亮,儿子迷糊着一双睡眼匆匆爬上自己小床时,妈妈边叮嘱他掖好被头,边责备他笨拙,连裹紧被子都不会。我被他们母子的动静惊醒,心里埋怨妻子:儿子都读三年级了,可是每天晚上洗漱,做妈妈的亲自抱着儿子的头帮他刷牙,原因是嫌他自己刷得别扭;同时,还帮他洗脚,帮他整理书包,原因统统是他自己做得别扭,然后,伺候他睡下。儿子根本没有任何自己尝试做事的机会,怎么能责备他笨呢。
一向明白事理的妻子,面对儿子的成长却乱了阵脚。焦虑之下,一言不合,便是斥责。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季节,做作业时手指也要抠弄一个石榴籽之类的东西,一经被发现,做妈妈的马上严厉训斥。有时我常常怀疑,难道他们母子更年期和青春期统统提前,而恰好狭路相逢?
做妈妈的对儿子无疑爱到极致。不敢放手让他一个人过马路,不敢让他一个人在家里,上学放学都要充当他的保护神,据说是担心会被人贩子盯上拐走。她像一只母鸡,不停地扇着一对翅膀,全天候、无缝隙地环伺儿子周围,甚至不允许他呼吸到新鲜空气。每当心平气和时对她指出这些错误的做法时,她会忽然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方式。随即释然,自我解嘲地笑着说:错爱,也是爱。
其实,错爱,更是错。错误的方式,导致错误的爱。而这错爱有毒,培养出弱不禁风的孩子。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我们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纠正过来,以正确的、阳光的、温柔的,让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呢?
我和妻子沟通这一问题时,难得她认真细致地听取。而且,还向我举例说明儿子是多么可爱。前天晚间接儿子放学回到家时,她放下书包就一头钻进厨房准备晚餐。儿子轻轻地走进厨房站在妈妈身后说:“妈妈,您真是太辛苦了。每天接我回来,还要想着变着花样做饭,我们吃完饭,您还要刷锅洗碗,天天如此呀。”做妈妈的当即感动极了。儿子这时靠近妈妈,轻柔地请求:“妈妈,你的手机呢,我可以玩会儿手机吗?”原来,这小家伙这么一通奉承就是为了玩手机啊,要知道平时玩手机可是妈妈规定的雷区。但是,当时妈妈心情特别好,居然欣然同意。就把手机交给儿子,让他开开心心地玩了二十分钟。
就此个案,我给出的点评是:孩子向妈妈表达了爱,且方式恰当。
受此启示,儿子语文没考满分,做妈妈的表现出奇地平静。孩子一度不敢相信,仰起小脸说:“妈妈,好奇怪哦,你今天怎么没有骂我呀!”那一刻,这位中年妈妈幡然醒悟,平时自己表达的爱,原来是以凶神恶煞的形象出现的呀。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们中国人一向内敛,低调,不善于表达爱;即使表达爱,也常常以错误的方式。前天看一篇文章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对亲人的爱,才适宜高调表达。
平和的心态,温暖的示意,举手投足之间,便是爱的表达。不要以爱的名义践踏亲情。珍惜相处的美好时光,要知道,根本没有天长地久,所谓“一生一世”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从爱的表达做起,从高调、正确地向亲人示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