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里,梧桐树下,辉煌灯火中,一个“心”形透明书店散发着钻石般的光辉。
今年11月的首个双休日,思南路复兴路路口的小广场上,“思南书局”概念店开张了。
申城的书店成百上千,要论特征鲜明,思南书局的最大特色是——漂流。
一个书店,为何漂流,如何漂流?
近年来,思南公馆已成闻名遐迩的申城地标。在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打造“书香思南·人文中轴”,思南公馆的定位,不是房产开发,而是公共文化空间;因此,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必不可少。
这些必不可少,如何实现?思南公馆的答案是:坚持公有化和区域化党建联建。
迄今,思南公馆的产权公有,而非私产。2005年,为平衡改造资金,思南公馆曾打算将大部分别墅出售,但被市政府否决,“只租不卖”原则,确保思南公馆的公共性。2008年,金融危机,思南公馆曾打算分散出售、长期租赁,市政府再次明确,历史保护建筑要坚持向公众开放,形成服务公益、配套商业的格局定位。2016年,国企永业集团先后收回思南公馆项目外资与其他国企的股权,形成了100%独资运营,专心致志打造文化品牌。
最近5年,思南书集、思南纪实空间、海派旗袍思南之家、思南露天博物馆、海上思南市集、思南街角之声、思南摩登复古季……一系列品牌活动,让思南公馆成长为——城市旅游新地标、全民阅读金坐标、公共空间文化活动风向标。但,书香思南,一直缺了点什么,是什么?书店!
曾经,书香思南有一个梦想,建一家书店,赋予这片街区“人文之心”。
过去几个月里,在区域化党建联建活动中,上海永业集团、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共同酝酿“思南书局”,依托书香思南的人文底蕴,集聚优质文化资源联手打造,推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呈现更丰盛的书香内涵,普及全民阅读。
终于,思南书局问世了,不大的思南书局将要汇聚起人文能量,变成了一颗怦怦跳动、充满活力的“人文之心”。
思南书局,造型恰如一颗晶莹剔透的心脏,30平方米,6000册图书,60天里,将有60位作家驻店接待爱书人。
30平方米的空间,不大,但布局紧凑,功能完备;除了货架上的图书,还将定期推出富有作家个人风格的小型展览,作为思南公馆“摩登思南季”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展特别推出“上海的《繁花》:金宇澄手绘《繁花》插画展”。
30平方米的空间,60天里,60位作家,一天一位。每天上午10时,书店开门营业,每天下午4时到晚上8时,都会有一位著名作家“坐镇”书店,担任驻店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为读者面对面推荐图书——这,是国内从来未有过的尝试,也是国际罕有的实践。
每一位在店内买书的顾客,都能得到印有当日驻店作家姓名的独一无二的收银条,还有亲笔签名。首位特邀驻店选书师兼开幕嘉宾的,是著名学者、作家李欧梵,随后几天,金宇澄、毛尖、路内、小白、周嘉宁、张定浩等沪上读者喜爱的作家也将陆续现身书局,跟市民读者交流互动。
此后,更多来自上海和各地的著名作家已经应邀参加思南书局概念店驻店计划,每位作者还将带来自己的代表作,推荐自己喜爱的图书,或特意准备个人的书房物件或收藏品,与读者一起分享,为思南书局增添一份别样的书香雅趣。
60天后,思南书局将撤离思南小广场,开启漂流之路。漂流之路,前景如何?
放心,这个书店,形体灵活,样貌雅致,安装便捷,功能齐全,业态独特,到哪里,都是风景。
或许,在黄浦江滨江,晨练的人们发现,江边多了好看的思南书局。或许,在申城各大商圈,人们发现,熙熙攘攘的商业繁荣里,多了满是书香的思南书局。
是的,无论走到哪里,这个漂流书店的名字都叫——思南书局。在申城的众多场所,人们都将能分享、共享来自“书香思南·人文中轴”的优雅书香,都能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书香气质——这,就是漂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