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8大医联体汇聚闵行保百姓健康
今年1-9月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
左妍 宋琼芳
  人口数量位列全市第二的闵行区,如今求医问药越来越便利了。近年来,闵行区先后建成“复旦儿科(闵行协作网)”“华山-五院-闵行”“岳阳医院-闵行”“中山医院-闵行”“龙华医院-闵行”等8大医联体,汇聚一批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支撑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仅今年1-9月,闵行医联体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3085人次,完成心电图远程会诊103561人次、放射远程会诊308996人次、双向查房3221人次。

  区校联合“面对面”

  2014年,闵行区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启动全方位的区校战略合作——这意味着上海探索医联体从“点对点”升级至“面对面”。

  双方计划共建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健康服务综合体。基于闵行区居民健康大样本、大数据生物样本库,双方将建设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建立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3年内完成对闵行区内600余名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与专业技术轮训。闵行区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创新管理模式,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教学、规培为重点,建2-3家中医大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学科”首当其冲

  专科医联体目标明晰,能更快解决区域居民的实际问题。“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以“大学科制”推进专科建设,根据华山医院优势学科及闵行区域实际,将“神经内科”和“普外科”率先纳入第一轮“大学科”建设计划,由闵行区政府给予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医疗机构进行经费匹配,形成“资源投入+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

  闵行区卫计委主任杭文权介绍,以神经内科为例,闵行区老龄化趋势明显,全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31.24万,脑卒中发病率为229.7/10万,医联体将神经内科作为首轮“大学科”建设对象,以“华山”同质化标准,规范开展全区卒中治疗与卒中患者管理;同时,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双向转诊病房,为康复患者提供集中管理医疗服务。

  “专病菜单”量身定

  浦江镇居民王先生患有糖尿病20多年,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得不注射胰岛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薇让他来到社区“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室”,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主任麻静根据他的病情,让他住院治疗,把血糖控制好,就不用再注射胰岛素,平时吃药就行。

  这个工作室,正是来源于“仁济南院-浦江”医联体。仁济医院南院对接当地的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服务大浦江地区约35万名居民。该中心为当地居民量身定制了“专病菜单”:建立糖尿病等4个专家工作室、呼吸科等4个专病教学门诊和1个脑卒中MDT(多学科诊治团队)。

  如今,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专家团队和优质药品逐步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资源,一个具有闵行特色的医联体“闵行模式”初见雏形。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宋琼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新民健康
8大医联体汇聚闵行保百姓健康
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即日起集中宣讲
让人感受到催人奋进的能量
家委会莫成“拼爹妈”
川沙鹤鸣楼修缮工程启动
第六届上海女记者摄影大赛颁奖
新民晚报要闻A058大医联体汇聚闵行保百姓健康 2017-11-08 2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