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姆奇克隧道顺利通车。这条长达19.2公里的隧道,被称为中亚最长的隧道。这也是中国隧道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本版选刊卡姆奇克隧道的专家组组长、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洪开荣在央视的演讲,与读者分享建设中的故事。
1.国家三分之一人口去首都成难题,“总统一号工程”意义非凡。
首先请想象一个画面,你要到你国家的首都去,因为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道路,你必须经过别的国家中转一下,才能到达自己的首都。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人口将近一千多万人面临着这样的境遇。直到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的这种状况结束了,因为有了我们中国隧道工人打通的卡姆奇克隧道。
乌兹别克斯坦面积不大,只有44.7万平方公里。作为其重要经济来源的费尔干纳盆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物资,生产了“四金”,黄金、白金、乌金和蓝金。但这个地方的人民到首都去非常困难,只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到国外中转;另一个途径就是坐汽车,但是汽车走的这条路,路况很差,需要爬一个两千多米的高峰,每到冬季还经常会结冰封路,所以乌兹别克斯坦的政府和人民迫切想要修建这条路。但因为天山山脉的阻隔,穿过山脉需要打通20公里的隧道。此外,在技术、资金方面也有所制约,导致这条隧道一直没打通。2013年,当时的总统想在任期内把这个隧道打通,所以他把这个隧道命名为“总统一号工程”。
2.中国建设者不惧压力,挑战“3年打通20公里隧道”,助推中国技术“走出去”。
中国为什么要接下这个工程呢?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派了一个调研组在我们国内进行调研,他们告诉我们想打一个20公里左右的隧道,询问我们要多长时间能打通?能不能3年打通?
3年打通一个20公里的隧道,难度很大。瑞士的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圣哥达基线隧道,长度57公里,国外顶尖企业整整用了17年才打通;挪威的达拉尔隧道,长24.5公里,前期花了很长时间做勘查、设计和研究,真正动工以后,也花了五年又八个月的时间才打通。而现在要求我们3年内打通20公里隧道,难度和压力确实很大。所以我们当时比较犹豫,但如果放弃,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一次很好的在世界上竞争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的隧道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据统计,中国国内隧道已经有40000公里,可绕地球一圈。我们是有能力的,只是我们没有机会去展现,尤其是很少有机会在国际场合与国际企业竞争,造成我们在世界上的认可度没能达到期望的程度。所以做这样一个决定,不仅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勇气和决心去挑战。奔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必须得干,要有自信在这时候亮出我们的剑,所以我们接下了这个工程。
3.“中国技术”攻破世界性难题,获世界认可——这不仅体现了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质量。
我们在恰谈合同的过程中,希望这座隧道能够按照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技术来进行设计、施工和最后的验收。一方面,如果使用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沿用的苏联标准,我们还需要时间熟悉标准,整个设计流程时间会很长,可能会影响实际的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普速铁路、高速铁路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技术标准和体系,而且中国的技术标准是在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标准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工程正式开始以后,我们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涌水,一个是岩爆。隧道里的涌水量达到每小时两百立方左右的水,各方面都会渗下来,渗水使得我们的工人全身都湿透。在拱架安装工作中,因为隧道较高,一边拱架的重量大概达到四百六十公斤,涌水的问题使得螺栓对接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工人只能紧紧地举着拱架,一次连不上连两次,两次连不上连三次,直到把拱架连通,整个循环做下来,工人们的手已经累得举不起来了,这些举动使我们非常感动。
另一个问题是岩爆,治理岩爆是隧道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岩体里面储存了很多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势能会突然释放,把岩石形成的石块炸飞。就好比有一个不定时炸弹,潜在危险十分大。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一方面,我们做了防护措施,做了一个钢棚架,用钢棚架把岩石遮住防护起来,方便工人们在下面打眼、作业。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技术干部严守现场,观察总结,如遇危险要及时处理,保证工人们能继续作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整整用了九百零三天的时间就打通了隧道,而且也只用了一千零二十四天的时间交付运营通车。我们终于完成了最初的承诺和使命。
这条隧道展现了中国隧道水平的进步。当时负责监管该工程国际知名的德国监理公司,在隧道贯通的时候,他们的总监高度评价道:“这条隧道体现了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质量,中国质量跟中国速度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个隧道运营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期间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不仅如此,因为排水性能做得很好,轨道上也没有结冰,在车辆的运输方面、信号方面也都非常正常。
4.“隧贯山河,道通天下”,这就是我们隧道人的梦想!
在2016年6月22日举行的隧道通车仪式上,列车缓缓地通过,有许多人拥抱在一起哭。仪式上有三姊妹,其中一个妹妹住在首都塔什干,另外两人住在费尔干纳盆地,因为交通条件不好,她们五年没有见过面,现在随着列车的连通,她们见面变得非常容易。她们还希望我们留一些安全帽,给她们作纪念,我们给了她们三顶安全帽,我们想这三顶安全帽,是她们非常值得珍藏的一个纪念品。她们感谢中国朋友,友谊会源远流长。
原来走一趟,大概要四到五天,现在只要两个小时。隧道运营一年来,经过我们统计,人流总量达到了五百万人次,相当于乌兹别克斯坦一千万人,每两个人就走过一次隧道。而石油等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中西部的工业城市,使国家的经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隧道还将会见证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希望通过我们的隧道建设,能把各地的人民都连接起来,把我们的心灵沟通起来,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作“隧贯山河,道通天下”,这就是我们隧道人的梦想。
(选自CCTV1“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