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研究历史,第一个想到的是从各种历史文献入手。是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嘛。
不过,所谓“调查研究”,不光是征引文献,更重要的,是去找目击者或当事人,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
那么多年过去了,目击者或当事人的回忆还可靠吗?这是个问题。比如张学良的回忆录,事实上也不可全信。那么,文献里的东西,比如胡适的日记、蒋介石的日记以及那些印在纸上的资料《清史稿》之类,就一定可靠吗?专家根据各种资料结合这些东西进行比对核实,发现其中的水分也不少。
但毕竟,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所以,立足于从历史见证者、记录者口中挖掘和抢救史料,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第一手资料”,首先应该是在历史见证者或记录者那里。可惜,很多时候,人们恰恰忘记了这一点。
任何时候,从当事人身上采集证据,相对来说,总比爬梳文献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个老人,就是一段历史。没有这种意识,我们将会成为一则“骑驴找驴”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