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启蒙老师韩尚义先生
周本义
  周本义

  1950年8月,我从小乡镇来到大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报上看到上海戏剧专科学校舞台技术科招生。无所着落的我找到当年位于四川北路黄浜桥畔一幢大楼二楼的学校,遇上了恩师熊佛西校长。他说:“学舞台技术要能吃苦的。”我问:“要不要交学费?要,我就不来了!”不久,我收到了通知,熊老收留了我。

  九月开学,舞台技术科新老两个班一共十几个学生,就坐在了一个教室上学。

  老师的队伍可完全不一样。当时,全国就这么一个戏剧专科学校,冲着熊佛西先生热爱戏剧教育事业的人格魅力,戏剧界大师名流云集上海剧专,或专职或兼课,如李健吾、洪深、安娥、欧阳予倩、范纪曼等等。其中就有电影美工师,启蒙老师韩尚义先生。

  在韩先生来校前,上戏舞台技术科就是学一点当年那个时代的舞台技术:布景技术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帆布袋,里面装着榔头与钉子,学着钉布景、刷颜色、装台演出迁换景;灯光课学的是灯光操作,还用过盐水桶当电阻使光渐明渐暗;效果课全在老师带领下手工制作、手工操作演出需要的风声、雨声、雷声。

  新中国成立初,一切都在创新,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上海剧专也是如此,唯独韩尚义老师特别珍惜教学机会和时间。尽管已过去了六十多年,许多事情在记忆中已经朦胧,但韩老师热切期盼培养电影美工接班人的紧迫心情仍让我印象特别深:首先,韩老师朴实亲切,热爱学生,有时披着一件蓝布工作服就匆匆赶来上课;二是上课都是有备而来,事先认真梳理过电影美工创作实践的流程和宝贵经验;三是强调美工必备的素质和特质,要关注现实生活和耐得了辛苦,为影片需要经常外出寻找与剧本相配的外景,需要付出智慧和劳动。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专业启蒙使我受益终身。

  1954年6月,当时上海剧专遇全国院系调整,已经改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韩老师动员我毕业后随他到电影厂工作。就在此时文化部来了借调令,让我到北京报道,参与接待外国来华友好访问艺术团的演出工作,负责确保演出布景装台工作顺利。接着,熊老又推荐我参加国家考试后进留苏预备班学习。当年上海音乐界学俄语的还有瞿维、朱践耳以及我校胡伟民。一年后,胡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外围组织问题政审未能通过,我告别了熊老师、韩老师,留学前苏联,在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Mr鲍勃晓夫工作室学习舞美设计。列宾美院是历史悠久的世界艺术名校,我自觉基础太差,给大使馆打了报告,获准由本科从头学起,直到1960年10月回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从教。多少年里,韩尚义老师的热忱教学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失 眠
在群的外面
捐赠之后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忆启蒙老师韩尚义先生
戒 指
赌城幻影
粮食的家谱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忆启蒙老师韩尚义先生 2017-11-21 2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