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其中明确强调向广场舞健身活动中出现的四类不良现象说“不”。首当其冲的是“不得在烈士陵园等庄严场所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的规定。这次来自官方的规范,会为广场舞带来哪些改变?本报记者近日走访沪上烈士陵园,探访《通知》新规后的现状。
现场
前天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龙华烈士陵园,1号大门上已张贴了“不得在烈士陵园等庄严场所跳广场舞”的告示牌,大门一旁的显示屏上也滚动着《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的内容。
保安张师傅告诉记者,他是15日收到禁止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的消息,不过这几天下雨没有见到大批的人来跳。“以前天气好的时候,早上7点,浩浩荡荡近50人就会聚在1号门纪念碑前的一条林荫大道,开着个音响,一直跳到10点,吵得人不得安宁。”
记者走进陵园,树下,三位老伯正悠然地打着太极拳,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绕着大道散步。这时,耳边传来了动感的音乐声,在烈士雕塑旁的小亭子里,10位市民双双结对跳着交谊舞,一位保安上前劝阻,其中一位市民将音量调低了点,又继续跳了起来。
经询问,他们大多都听说了“不得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的消息,继续在这跳却有着他们的无奈。家住龙华西路的王阿姨说:“自从我退休后就一直在龙华烈士陵园里跳广场舞。这附近没有公园,也没有开阔一点的广场,街道里的健身场所都是要收费的,实在找不到其他的地方好去跳。”王阿姨建议,可以远离墓碑划定一个健身区域,或是要求音量控制在多少分贝以下,全面禁止,实在有点不能接受。
声音
广场舞到底有多火?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广场舞运动爱好者达到1.2亿人。如何健康有序地跳起广场舞?这次的《通知》可以说给了广大群众广场舞的正确打开方式。
除了不得扰民,不得在烈士陵园等地跳广场舞的禁令外,《通知》中重点提及:多措并举增加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供给,鼓励适合广场舞健身的体育场地在发挥原有体育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不同健身项目开放时段,采用分时段办法向广场舞健身爱好者开放,有效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
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看来,“为百姓服务”是对广场舞引导措施出台的核心目的,值得点赞。
对于广场舞的利弊,刘欣认为,我们应该从积极公正的角度来看。“广场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项目,跳广场运动氛围很好,有研究证明,跳广场舞对身体的效应与步行和健身差不多,但跳广场舞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是步行和健身所达不到的。”
不过他也表示,跳广场舞一直以来都有一些管理上的弊端,比如扰民问题,有时还会引起一些纠纷。新政的出台,禁止在烈士陵园跳广场舞,“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规定。在陵园,故人需要一个安静肃穆的环境,你在那里嘻嘻哈哈地跳广场舞,就把整个氛围都破坏了。我认为,出台的新政能推动广场舞有序地发展。”
刘欣告诉记者,目前,申城中老年人锻炼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力量训练比较缺乏,“我建议在跳广场舞时加一些类似搏击等锻炼上肢的动作。中老年人运动一定要全面,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拉伸以及有氧训练在运动时都要有所顾及。”
本报记者 厉苒苒
见习记者 陈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