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役运载火箭依托发射塔架发射不同,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采用的是全新的整箭水平运输、整车自主定位、整箭整体起竖以及依托起竖架完成加注、供配气的发射模式。这意味着,长六火箭在发射前没有塔架的包裹,发射前5天就矗立在起竖架上,完全暴露在零下23℃的严寒下。长征六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卫东介绍,长六在最初的方案阶段就考虑了低温发射的情况,其选用的箭体结构材料具有抗严寒的特性,并且箭上产品可以适应零下40℃的严寒考验。但是,发射前包裹在整流罩中的卫星对温度却很敏感,长六必须保证整流罩内的温度不低于10℃。
为了满足卫星存储要求,对整流罩实行空调送风,长六总体团队还对起竖臂上的空调管路包覆进行了设计改进,在外界零下25℃的情况下,确保火箭送风温度不低于20℃,确保整流罩内的温度维持在15℃,极端情况下不低于10℃。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遥一火箭以“天女散花”的方式将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些卫星从100公斤到几十克大小不等,分4次释放,每次间隔几十秒。本次发射“吉林一号”视频星3颗卫星的总重量约610公斤,每颗卫星无论是重量还是尺寸都比上次发射的卫星大。本次发射,3颗卫星同时释放,分离安全性要求高,分离设计难度大。这枚火箭的多星分配器、卫星适配器都是根据卫星的尺寸、重量特别定制的。
据介绍,本次长征六号在发射场的测试时间大约是17天,后续将逐渐实现7天发射。模块化、通用化研制思路以及7天测发流程,将进一步提高长征六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和任务适应性。
据悉,在中国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长征六号是首枚参与商业发射的火箭,后续,长征六号每年都有1-2发的发射任务量,团队还在长征六号的基础上打造了能力更强、适应性更好的升级版火箭,运载能力将大大增强。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