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那边:当今时代的蒙古艺术”
体现了蒙古艺术家既借鉴、融汇世界各种不同文明,又关心蒙古草原绵延数千年游牧文化精神的再生。他们的艺术可以接收汉文化的影响,可以接收俄罗斯油画的影响,也可以接受中亚波斯细密画的影响。参展艺术家齐沐德道尔吉说,蒙古人的文化,一定与天有关。“我从小跟奶奶爷爷在乡下长大,我没事晚上看天,知道明天的天气,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东西。到现在,我一直在跟我上面的天空对话,由它来补充自己的力量。”
“航行:塞尔维亚当代艺术之旅”
策展人玛丽佳娜·克拉利克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展览名称中的‘航行’二字,意味着‘移动’和‘流离失所’。”她认为,塞尔维亚的艺术家们表现的主题也是全球艺术家普遍关心的现状,然而,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动荡不安,冲突反复出现,导致领土变化和人口迁移频繁发生,因此,国家历史文化之旅的情景也象征着活力和保存。
“漆缘:沪藏越南当代绘画作品展”
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中国的越南艺术收藏,策展人郭建超尤其提到了越南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11世纪的宋代时期,越南中部占婆地区的占城稻传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此次展出的漆画,也是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见证。1963年周恩来总理派遣两名中国画家前往河内美术学院学习现代漆画。其中画家蔡克振在结束长达三年的学习生涯之后回到中国,致力于宣传现代漆画,重燃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漆画技术和题材之火,同时也是对中国与越南文化之间的共同探索。蔡克振针对现代漆画艺术感慨道:“漆画是古老而年轻,受制约而又自由,重传统而更重创新的艺术。”现代绢画也是这次展出的重点。在本次展览中,早期现代漆画艺术家阮嘉智的一件大型六联漆画屏风《乡村》绘于1940年4 月,描绘了典型越南村庄田园诗般的景象,有人在忙碌工作,有人在享受闲暇时光,动物在茂密的树林中游荡,还有竹子和香蕉树错落其间。近几十年来最著名的越南艺术家之一阮忠表示自己十分喜爱石涛的画论与作品,自己的创作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7“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联合展为中华艺术宫自有展览品牌“同行——美术馆联合展”的其中一个子展项,使参观者感受到“一带一路”不只是地理上的“一带一路”,更能够在精神上、艺术上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作品既有陌生感,又似曾相识。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