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小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小时候常唱的儿歌,就因为那天编辑朋友转来了培伦“找同学”的邮件,让我终于找到了愚园路909弄的“培伦们”。
909弄,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弄堂。记得有次和《愚园路》的作者徐锦江先生聊起愚园路时,我说阿拉弄堂没出过一个名人,自然也就缺少轶事。可自从培伦邀我进入“欢乐909弄”的微信群后,就像吹起了弄堂集结号,31位“发小”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忆拨动着心弦,许多早就遗忘的往事一点一滴地浮现了出来。我想,如果再碰到徐老总,我会告诉他愚园路从东到西上百条弄堂,恐怕还没有一条弄里有10位同班同学吧?这纪录算不算轶事?
光阴荏苒,“发小”从出生到成长到分别再到重逢,一个间距就相隔五六十年,如果彼此碰面说说“情话”,那是多么充满幸福感的事。这不,当年的“小巴辣子”雪峰善解人意,立马落实了聚会地点,他1米92的大高个擎起了欢聚一堂的旗帜,居然人人响应,一个也不落。
半个多世纪后的相会,每个人的容颜都变了改了,可是说起儿时的绰号以及一连串的糗事,真正是闲话一箩筐。我们说起“除四害”运动时,不知为什么麻雀成了一害,小孩们爬到三楼屋顶,不停地用木棍敲击洗脸盆,把搪瓷都敲碎了。那场面真是“壮观”,飞过的麻雀惶恐地在天上乱窜,飞累了就气绝坠地了。现在想来这不是作孽是什么?
我们说起“备战备荒”的年代,家家都有做砖头的任务。花园里的土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可大家的劲头却是无比高涨,制砖释放出剩余精力,半大不小的我们乐意着呢。
4号里的祥豹起身向大家招呼说,他是弄堂里的皮大王,一定做过得罪长辈和同伴的错事,他要为自己的莽撞致歉。其实,弄堂里的“皮大王”多了去了,打架斗殴恶作剧肯定少不了,连“学霸”培伦都说当年他与伙伴在我家窗前疯玩,被我妈赶走的窘事。可是,谁还记得那些“不作为”呢?我们一起相聚,一起怀旧就是对记忆的美化。如果怀旧的全是噩梦,还怀什么旧呀?
美好的事物就像串珠子似的串起了点点往事,越来越生动、具体了。小咪告诉我,当我穿上有三层裙摆的“塔夫绸”连衣裙时,弄堂里的女孩们都眼热得很。小时候不懂“眼热”就是羡慕的同义词,但穿了新裙子,头上还戴了小皇冠的“公主照”至今还保存着。那时没有彩照这一说,父母特地请照相馆将照片放大、着色,可见他们对女儿是不惜工本的。
瑞琴还说我爹爹曾为她妈妈看过病。如果她不说,我根本就不知道。没想到这么多年来瑞琴一家始终记得,她向我传递的是一份感恩,而我内心油然而生的是对她的感激……
聚会中,“欢乐909”的合影拍了一张又一张,活得健康,活出精彩的期望全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继续寻找909弄的“发小”是群里布置的下一个任务。
是啊,“欢乐”是需要传递的,谁让我们是今生今世的“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