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就业前景还“灿烂”吗?~~~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就业前景还“灿烂”吗?~~~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就业前景还“灿烂”吗?~~~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就业前景还“灿烂”吗?~~~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就业前景还“灿烂”吗?~~~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就业前景还“灿烂”吗?
百年复旦中文系依然“叫好叫座”
王蔚
  大学中文系式微了吗?还有多少高中毕业生会把高考的第一志愿定位在中文系?中文系学生的就业前景还“灿烂”吗?这几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正喜庆创建百年,这样的问题不时出现在各种论坛与研讨会之中,其答案相当美妙:中文专业仍然是“既叫好又叫座”的。

  人才市场颇受欢迎

  中文系的全称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号称“不培养作家”的中文系,往往是以《文学史》《文学理论》等为主干课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还受欢迎吗?据麦可思研究去年的全国25万总样本调查可知,中文系的招生人数在文史哲里是最多的,而且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和企业文职人员招聘,给中文系毕业生的机会也更多一点。

  那么,一名年轻人在中文系里到底有哪些学术与品性的收获呢?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在“复旦中文学科百年论坛”上深情地说,作为以学术文化为志业的“复旦中文”学人们,最鲜明的特征是具有宏阔视野和开拓精神。“如果到光华楼10楼的资料室去看一看,墙上满是了不起人物的照片: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等,皆足以代表各自领域中最为领先的水平。”他说,在复旦中文系的几年,学子们经历了他们一生中或许是最重要的历练和成长,未来的道路可能一马平川,也可能崎岖周折,外在的环境可能迁移变换,但可以有所依恃的恰是中文系所给予的那种开放自由、乐观包容、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已在复旦中文系当了8年学生的博士生孟觉之说,经常去听一些大师的课,发现老师只能站在讲台后一动不动,根本不敢潇洒地踱步,因为一低头,四周都是席地而坐的学生,甚至教室窗外都有学生探头探脑。

  焕发新生大好时机

  随着财经类、经管类、外语类、计算机类、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不断兴旺,中文系因其独特功能和魅力,不仅没有衰落,反而经历着焕发新生的大好时机。据麦可思研究统计的数据,2010年至2017年间以就业率情况排列出的红牌警告专业,没有一年出现过中文系或汉语言文学系的名字,相反一些看似“吃香”的专业却屡屡上榜。这是为什么呢?还是以复旦为例,1917年复旦大学国文科成立,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体系完备、阵容强大的中文学科,并于2015年当选为上海高峰学科,今年又获国家一流学科称号,成为国内外中文研究领域顶尖人才的培养基地。对此,陈引驰表示,当今知识高度膨胀,而属于人文学最基础的语言与文学的研究,理当有勇气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仅埋首于学科内部深微之至的诸多课题,还要考虑似乎高远缥缈的问题,如人文的理想在今天是否仍有合理性、是否仍须坚执,这不仅关涉到学术的未来、学者的使命,更关涉到我们如何培育、造就多元而平衡的人才。正是在这些方面,中文系历久弥新,前路远大。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专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一点一划”惠及普陀百余万居民
在沪海归更愿去“一带一路”试水
百年复旦中文系依然“叫好叫座”
参与社会实践 让孩子自己做主
沪文化行业人才招聘洽谈会举行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百年复旦中文系依然“叫好叫座” 2017-12-11 2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