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小导游
这群小导游,来自附近一所百年老校——重固小学。“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是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一发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在社会中幸福地生活。”校长周立说,参与社会实践、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做主,成为学校的办学主张。
学当福泉山小游客、小导游、小考古家、小记者……在重固小学,丰富的实践体验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呆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周立介绍,这些活动中蕴含了学校“福泉润德”的文化精髓,赋予孩子仁爱、正直、智学、勇敢、纯真的“五德”。
学校暑期活动的假日小队,学生们自己起队名、自己策划活动,足球社团的孩子们甚至自己搞起一场校外足球赛……学校鼓励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结对,让大哥哥、大姐姐当小辅导员,为学弟学妹们讲课、辅导作业。孩子们去敬老院表演节目,节目自己报、小主持人自己写串场,大队辅导员王星感叹自己“可以放手退居幕后”。
找到兴趣点
在重固小学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的笑声。开放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兴趣社团活动,让学校生活变成一种“享受”,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己。
篮球、舞蹈、门球、轮滑、鼓号、书法……不管爱静还是喜动,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果自己喜欢的活动学校没有怎么办?四(1)班男生徐睿的爸爸告诉记者,自己还真遇到过。孩子一直想学中国象棋,当时学校并没有这个班。了解到有十余个孩子都有学象棋的意愿后,学校在暑假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在“福泉”乡村少年宫,聘请有特长的家长担任互动指导老师,不仅开出象棋班,还开设了书法特色班。另一些热心的家长则担任乡村少年宫活动后勤协作人员,协助老师维持乡村少年宫活动有序开展。家校携手,让孩子在校园圆梦。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忻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