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南北发展“梗阻”
宁杭生态经济带贯穿江苏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连接南京与杭州两大中心城市,是长三角沪宁杭“金三角”重要一翼,包括南京、杭州,跨越6个地级市、15个区(市、县),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多亿元,占苏浙两省的比重分别为9.36%和9.23%。
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认为,相对长三角的沪宁、沪杭两轴线,宁杭轴发展较弱,溧水、溧阳、安吉等沿线节点城市,与沪宁线上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以及沪杭线上的海宁、桐乡、嘉善等相比,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由此导致长三角南北向发展通道“梗阻”,宁杭之间很多要素流通需“绕道”上海。
当前,我国正迈入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长三角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中期阶段。从我国城镇化历程来看,南京、杭州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均在长三角地区率先进入高铁时代、轻轨时代,这也为宁杭沿线城市创新发展开辟“快速道”。其中对南京而言,发展宁杭一线,对其南部区域加速发展意义尤为深远。
挺起长三角“绿色脊梁”
“绿色崛起”可带动一座城市经济发展走向新高度,生态环境是宁杭沿线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这一带森林覆盖率高达37.6%,而宁杭生态经济带又属于中国最发达地区建设的生态经济带。
在刘西忠看来,这条新经济走廊不仅自然环境资源优越,更重要的是科教创新潜力大。这一区域所集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0多家,超过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所拥有的数量。想要建设长三角“绿脊”,宁杭生态经济带必须沿水运、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一体规划建设“宁杭生态走廊”,形成串联宁杭一线的绿道网络,共建跨省“国家级森林公园”。
此外,对经济实力雄厚的苏浙两省而言,探寻发展新模式新机制,远比增加GDP更有意义。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建议,建设宁杭新经济走廊,还要创新政府治理机制,要以“用云量”代替“用电量”,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
打造对内开放样板
开放,不仅指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对内开放。国内行政区划壁垒,严重制约着资源要素实现高效最优配置。宁杭生态经济带由苏浙两省共同建设,是跨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带,这条经济走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对内开放合作的样板,其实可以看作衡量宁杭经济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尺。
南京市社科院城市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南认为,两省首先要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交通、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两省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如:加快推进南沿江城际、沪苏湖城际等铁路规划建设,率先建成公交化城际轨道客运网,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
同时,两省还要在宁杭沿线探索完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在两省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加强南京江宁开发区、湖州开发区、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国家级平台及骨干企业间的合作,鼓励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跨区域企业集团,这将对两省“飞地经济”整体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
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