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年尾有大戏”,对关心国家安全的老百姓来说,这轮“大戏”可不简单。12月18日,中国空军出动以轰-6K“战神”为核心的多型多架战机成体系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训练,检验远洋实战能力。空军发言人申进科大校说,这是中国空军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对马海峡属于非领海海峡。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国家均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中国空军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远洋训练,合法、合理、合情。
可是,海外某些人却显得很不淡定了,叫嚷中国军机远航训练意有所指,“影响”地区稳定。说穿了,这些人的“惊讶”,是不习惯我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能力的成长,不习惯我军舰机活动范围不断向外延伸。
在某些外军眼里,过去解放军飞机很少出海,军舰活动范围也很少来到远海。像上世纪末,中国空军较少展开协同的空中行动,编队飞行的几乎都是小型编队(即一机、四机或五架未带武器的歼击机编队),即便出海,也缺乏后续掩护兵力跟进。但从21世纪初以后,人民空军更多以大编队分批出海训练,涉及歼击机、侦察机等多种型号,每批由数架同型机从基地出海,抵达海上指定的会合点,待全部飞机会合后再编队返航,队形之“浩荡”,展示我军作战控制及联合训练能力的提升。
而在出海训练中,轰-6历来都是“大咖”。公开信息显示,我军轰-6早期型轰炸机多在内陆训练,但随着动力澎湃、战力更强的轰-6K“战神”服役后,航迹开始移到海上,2015年3月30日,“战神”首次穿越巴士海峡,在没有歼击机护航之下,进行西太平洋探路航训。5月21日,“战神”再以相同模式飞越宫古水道,完成探路飞行。8月14日,“战神”首度在歼击机与预警机护航下穿越巴士海峡,实施远海长航训练。2016年11月,中国空军发言人申进科大校表示,人民空军飞越岛链、管控东海、战斗巡逻南海,加快成体系发展高新武器装备,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由量变向质变跨越。申进科还强调,人民空军将常态化组织航空兵飞出“第一岛链”进行远海训练。去年11月25日和12月10日,以“战神”领衔的空军编队穿越巴士海峡与宫古水道,“绕岛巡航”由此迈向常态化,如今“战神”进一步深入日本海,体现了空军“战略化运用”的特征。
另一方面,随着军力成长,人民空军训练量大增,但近年来中国民航运输快速成长,军队演训环境也受到压缩,实施空中战备活动都会管制民航流量。解决之道,一是增辟民航新航线(如2015年中国民航在台湾海峡规划出M503航线),二是进行远海航训,由于我周边局势较敏感的水域(如钓鱼岛、东海或南海)都远离海岸线,因此解放军今后远海长航演习训练只多不少。
观察“战神”编队出海演训的发展,其实印证了我军空中控制能力已由近海穿越“第一岛链”。要知道,轰炸机出海巡航,绝非单打独斗,需要歼击机、侦察机、电子侦察机等“力量倍增器”掩护,而不同飞机的航程也不同,又需要加油机的支援。事实上,随着加油机越来越多地随行,各种“腿短”的歼击机也能全程随护了,这对空军整体战力都是大有裨益。
作为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空军打赢能力无疑要与维护战略利益、提供战略支撑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相适应,前往陌生空域训练只会越来越多。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国家均享有公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中国军队会继续在遵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的规则下进行训练。
总有一天,解放军的“远海巡航”将让那些“惊讶的人”无可奈何,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