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走进电影院,为了同一部电影,在我还是第一次——因为《芳华》。
早在今年国庆前夕,从种种宣传媒体上发现了《芳华》的信息后,我就认定,这个有我喜欢的作家严歌苓影子的故事,是我喜欢的题材,一定要看。
看第一遍时,我关注的是活雷锋刘峰,为他惋惜为他不平为他感慨;看第二遍时,我关注的是独唱演员林丁丁,发现了她的美丽、她的可爱,理解了她的现实、她的本能;走出影院,读严歌苓有关《芳华》许多文字,回味影片的音乐画面细节,我更发现,在《芳华》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芳华岁月。
影片中《小花》的插曲,让我想起了刚入初中的我学着陈冲的样儿,扎一条粗粗的大麻花辫,放在胸前,拍成照片并放大,骄傲地挂在家中玻璃镜框里,取名为“小花”,家人笑我说:“还小花呢?笑话吧。”
影片中文工团的少男少女们躲在寝室里,围在昏暗的灯下悄悄地陶醉地欣赏邓丽君情歌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当年自己在家里也曾如痴如醉地抄写和学唱邓丽君歌曲的日子。
影片中整齐划一的雄赳赳气昂昂的忠字舞,让我想起了自己小学时代在少年宫和学校的的舞台上浓妆艳抹的跳舞情景,每一次表演之后,我总端着像京剧演员般的浓妆,不忍擦去,似乎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刚刚从咚咚响的舞台上下来。
影片中,当何小萍和朱克在排练舞蹈时因彼此不配合而被指导老师叫停时,让我想起了在一次次舞蹈排练中,老师常常因为我的没有表情而要大家停下来,提醒我“笑一点!”“笑一点!”而内心比较寡欢的我实在不是个边跳舞边能够自然流露微笑的人。
影片中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一段更让我想起了还是少先队大队长的我,曾被一个个英雄的故事激励着,在日记本上认认真真地写着:“我要上前线!我要当护士!我要去救那些英雄!”这份决心,若有一份号召,应该就会成为现实,甚至瞒着父母。
影片中那几段磕磕碰碰的爱情故事,正是我的严禁谈恋爱的大学阶段生活的复制。校方关于校规的反复强调,各班学生晚上轮流巡逻的认真,打着手电筒发现树林里的双双对对的惊讶,艺术系琴房里传出的“荒唐”的恋爱故事等等,不都与影片相似吗?
看完影片,喜欢打篮球玩游戏的儿子问我:“电影里的那些都是真的吗?”我用力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