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报警电话3.3万余个
1993年成立的110报警服务台,今年已25岁。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110的日呼入量逐年攀升,从1993年的每天800余起增加到目前的3.3万余起。据统计,2017年全年,110报警服务台共接到市民报警1200万余起,其中一半以上进行了处警。
随着报警电话的激增,非警务类电话的数量也逐年上升。据统计,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的报警电话近五成是非警务类电话。对此,警方表示,上海在2012年就已经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一受理全市各类非紧急的求助、咨询、服务、投诉等。警方呼吁,合理使用报警资源,正确拨打110,为身处危、难、急、险的市民群众留出报警求助通道,把有限的警力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建立三方反诈联动机制
近年来,电信诈骗成为危害市民群众的毒瘤。为此,上海警方探索建立了报警人、110接警员、市反电诈中心值守人员三者之间的“三方通话”机制。同时,与各公安分局建立了快速处警、三方通话、专业处置的“三位一体”联动处置机制。
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人疑似被电信诈骗报警电话,或警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遭受被诈骗潜在风险的被害人时,根据报警人的地址快速指派属地公安分局派员上门开展处置,在不挂断电话的同时转接至市反电信诈骗中心,由中心值守人员对嫌疑电话的相关信息、被害人有无财物损失、案件的具体性质等情况作进一步询问和甄别,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银行工作人员对被害人银行卡账户进行临时冻结,防止钱款被嫌疑人转走。
据统计,2017年以来警方通过这一联动机制,挖掘潜在被害人13.15万人次,通过电话、闪信远程劝阻或民警到场见面成功劝阻16.81万人次,成功避免潜在被害人损失约1.49亿元人民币。
更新5千处报警定位标识
为方便报警人在高架、高速、轨道站点、机场、公园绿地等无具体路名门牌号码的区域,快速、准确地描述事发地址,上海警方按照“利用社会资源为主,公安自建为辅”的原则,利用高架上电线杆编号、公路里程桩号等现有的数据资源,开展建设了约3万个报警定位标识。
目前,警方正在排摸本市各轨交站点已建报警定位标识的使用情况,对于一些老旧的定位标识予以更换,并在重点部位新增一些定位标识,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5000余处报警定位标识的更换和新增工作,为群众迅速报警提供便捷。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