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教授带领下,几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开始了一场创业。这家拥有斯坦福“基因”的人工智能决策公司,以斯坦福校徽上的“杉”和大数据的“数”命名杉数科技,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团队,2016年7月成立后不久,即获得约210万美元天使投资,每年营收都在迅速上台阶,今年刚刚开年的订单额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水平。
科学公司氛围
“一言不合”就演算
叶荫宇教授团队在美国已经为不少大企业做过决策优化,一些国内企业慕名而来,而另一些的“敲门”方式有点“简单粗暴”。“当时有的中国公司直接把斯坦福管理科学的教授名单拉出来,发现了唯一一个华人正教授叶老师,结果还真找对了。”叶荫宇的学生,当时已经回国执教的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葛冬冬受到这位年近7旬的导师的感召,一直为了叶老师的梦想奔走。
叶教授担当首席科学顾问、葛冬冬任首席科学家,此外公司的斯坦福创始团队还有,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24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师弟王子卓担任首席技术官;从谷歌辞职回来加入的决策分析与风险分析博士王曦;在创投界已经有所成就的斯坦福商学院博士罗小渠任首席执行官。此外,目前核心技术团队全部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教授或博士,公司三分之一员工是海归。
非常有意思的是,科学基因公司的文化氛围很特别,“一言不合就演算”,头脑风暴时刻进行。在财大科技园的办公空间里,随处可见的白板,密密麻麻写满演算公式和模型,永远不够用,于是所有的隔断、墙壁做成玻璃,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刚过去的公司年度聚餐,两个科学家边吃边聊,说到一半互相不信服,餐盘一推酒杯一放,书包里拿出纸笔开始演算。
从原理到产品
帮更多企业解决问题
运筹学是寻求最优解的交叉学科,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杉数科技要将科学层面的原理、技术应用到实际。“结果我们发现,这其实很难。”葛冬冬说,“以前当我们搞明白一个数学原理,以为问题至少解决了60%。但在实际案例中,科学层面可能只解决了20%,运筹学的应用是深度定制的,落地,乃至最终形成产品为企业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杉数每个项目都有至少一个科学家全时领衔,并负责科学层的突破,搭建原理模型;两三个数据分析工程师对数据进行提取、清洗、处理和分析;再由四五个软件工程师实现,一两个商务对接企业服务。
目前,公司已形成智能定价、库存管理、物流规划、开店选址、选品优化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了很多中国企业切实获利。“刚开始,企业也不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初期,一家电商和我们签了一个几十万的项目,项目做完效果很好,又和我们签了千万级的项目。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葛冬冬觉得,尽管运筹学学科上中国起步晚发展缓,但市场大、企业需求大,因此通过创业方式,从产业角度推动也成为这支科学家团队创业的初衷和愿景。
不怕“吃力不讨好”
数据安全更有保障
“科学家还是很有情怀的,这是我们的特点,有时候也是缺点。比如常常讨论着讨论着就变成学术研讨了,从项目本身可能未必必须,但大家较真就不会放弃。”葛冬冬说。对这份情怀,杉数科技做的还不仅是包容和保护。不久前,公司与上海财大签署了产学研基地一揽子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中国首个运筹学算法平台。
以开源的方式运行,为政府部门和各企业提供调用代码。“这项工作从成本效益上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但是它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不仅能解决行业中的大规模数据优化问题,而且在数据安全上更有保障。”葛冬冬说。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