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戏图
马得 俞律
  图/马得  文/俞律

  19.大雪掩盖不了的悲剧

  七十余年前,我在上海看过程砚秋的杰作《窦娥冤》,这是一出大悲剧,在他悲剧天才的唱做感染下,其“秋坟鬼唱”之效果,使观众泪下沾襟。然而就在极悲之气氛中,也会忽然爆发哄堂大笑,这就是京戏的不可思议。当女囚窦娥以一段二黄慢板向禁婆诉述冤情时,禁婆这丑角先是凶态百出,索取银钱,忽又做出一副同情的姿态,以一种滑稽的架势声泪俱下,不由得你不为之哈哈大笑。京戏丑角制造喜怒哀乐的手段,是传统戏曲特有的绝招。

  窦娥的冤情是这样的:秀才蔡昌宗于大比之年,进京赶考,他家的佣妇之子驴儿随同一路照应。谁知这驴儿是个贪色之徒,垂涎蔡妻窦娥已久,竟在途中伺机推蔡下河,回家诡称他失足落水溺亡。蔡母悲痛成疾,病中想吃羊肚汤,张驴儿见有机可乘,就在汤内下毒,意在毒死蔡母而霸占窦娥。不料毒汤被张母所食,毒发身亡。驴儿遂诬告蔡母毒死其母,县官遂严刑逼供之,窦娥不忍婆婆受五刑之苦,决然挺身代婆婆认罪,被糊涂县官定下斩刑,乃入狱待斩。刑场之上所唱大段反二黄,每板击一声碰钟,其音凄凉,观众不忍卒听。

  窦娥之父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查明此案案情,立即抓捕张驴儿并赶赴刑场救儿,惜为时已晚。窦娥已经冤死刀下,遗恨千古。

  最近在电视中观此剧,结局已改为窦娥得救,父女团圆。这样固然有安抚观众之作用,然悲剧气氛顿失,不能使人痛定思痛,更无惊天动地之毁灭气氛矣。

  此剧源于元杂剧《惊天动地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元代戏曲大师。此剧历七百春秋至今,涉及剧种已包括京剧和多种其他地方戏,剧情也多已变异,然而典型犹存,久演不衰。

  窦娥临刑前,对监斩官提出要求:“要一领净席,让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之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同意照办。她最后唱曲牌多段,有云:“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又云:“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马得笔下的监斩官,一副惊慌失措的表情,他是被窦娥身上的冤气冲击得魂不附体了。

  关汉卿原著结尾很动人心魄:窦天章清查案情,逮捕张驴儿,但案情复杂,张驴儿不认罪。于是窦娥鬼魂上场,揭露驴儿罪行,窦天章据以定案。判决云:“张驴儿合拟凌迟,押赴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对那糊涂县官和办案人员则“各杖一百,永不叙用。”那鬼魂上场仿佛是神来之笔,充分显示了中国戏曲的浪漫主义。

  《窦娥冤》的浪漫主义明显还有一处。窦娥临刑前还向老天爷提出一个要求:“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孰料湛湛青天应了窦娥要求,果然六月里下起了大雪,因而此戏也叫《六月雪》。

  然而,这三尺深的大雪是掩盖不了残酷之悲剧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你对“性格内向”有什么误解?
百戏图
国家救援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0百戏图 2018-01-25 2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