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丧心病狂
占领荷兰的德军很清楚,希特勒已回天无力,但他们不愿束手就擒。此时,远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号召本国铁路工人大罢工,试图加速德军崩溃。遗憾的是,罢工未能奏效,还激怒了纳粹分子,德国占领军司令英夸特以切断食物与燃料供应作为报复,荷兰各地陆续出现饥荒。到1945年初,多数荷兰人的食物配给量降到极低水平,像人口超过200万的6座荷兰城市,死亡率比1944年同期翻倍,仅鹿特丹一地,每天有400多人饿死。
为了拯救荷兰百姓,英国皇家空军决定出手,用轰炸机向荷兰沦陷区空投成包的K型野战口粮,里面有鸡蛋粉、奶酪、巧克力、风干肉、盐、茶等。当时,英美盟军已囤积了95万公斤K口粮,供应不成问题,关键是飞机够不够。通过计算,盟军须向荷兰空投2200吨食物,即便不受德军拦截,每天也要出动200架轰炸机才能遂行任务。但由于每架飞机的实际载荷要少于理论数字,因此得出动更多飞机才能保证食物供应。
1945年4月21日上午,皇家空军第153中队的一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奉命向高级军官做空投演示。为显示胆量,久经战阵的将军们没有退到空投场的安全范围外,“兰开斯特”扔下来的四大包补给品险些砸中他们!第一次演示就这么被贴上“失败”的标签。但第153中队很快挽回了颜面。当天下午,另一架“兰开斯特”在空军元帅特仑查德面前成功完成空投。
擦着炮口扔干粮
英军将空投计划命名为“吗哪行动”。4月29日,英国BBC电台向荷兰民众发出消息:“英军轰炸机刚从英格兰起飞,它们将向德占区的荷兰民众空投食物。”
此时的德军尚未投降,也未就空投一事与盟军达成协议,满载食物的英军飞机不知道是否会遭高炮射击。29日上午,英军第101中队两架打头阵的“兰开斯特”飞机提心吊胆地飞到荷兰并投下补给,机组欣喜地发现,德军似乎并不反对他们的到来。于是,跟在后面的大批“兰开斯特”蜂拥而至,“在明晃晃的白天,以极低的高度在敌占区慢飞,这是想起来都让人肾上腺加速分泌,”第15中队在当天的作战日志中写道,“我们几乎擦着街头林立的德军高炮炮口飞行,起初心惊胆战,但德国炮手没有任何反应,大家的胆子才大起来。”
时年17岁的荷兰中学生阿热·德荣回忆:“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看到300多架轰炸机从地平线钻出来,但它们带来的不是炸弹,而是成包食品。它们飞得很低,我们能看到飞行员向地面摆手,所有人都疯狂了,满大街追着飞机寻找空投包裹。”同样激动的还有英国飞行员,他们把弹舱里的干粮包扔完了,又把自己的飞行口粮掏出来,用手帕做成临时降落伞扔向地面,“很多飞机的高度都不足50英尺,机组向荷兰人摆动机翼致敬,投弹手则用信号灯一闪一闪地打出象征胜利的‘V’字信号”。
空投的不只是食物
“吗哪行动”并非平时的抢险救灾,多数德军虽然默许英军轰炸机从头顶掠过,但也有少数人采取敌对行动。“尽管没有高炮开火,但有几架飞机还是遭到枪击,”第15中队飞行员唐·斯科特中尉说,“万幸的是,这些子弹未能对巨大的轰炸机造成伤害,大概德国人也没想伤害我们,只是做一种姿态。”
听说有伙伴受到攻击,不少英军飞行员都很气愤,完成空投任务后开始做起“附加动作”——向德军营地低空俯冲,尽管没有投弹,但巨大的气流仍给德军带来心理震撼,德军一处帐篷营地更是被气流吹得东倒西歪。另外,英机还给荷兰人造成了误伤——蚊式轰炸机投放的目标指示器不小心砸中民房,屋子直接被焰火点着了……不过,这不妨碍荷兰人对“兰开斯特”们的欢迎,“它们让大家明白,战争快结束了。”德荣说。
从5月1日开始,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17轰炸机也加入“吗哪行动”。当天,396架B-17与480架“兰开斯特”一起出动,向荷兰空投了创纪录的1900吨物资。5月5日,荷兰解放,但陆路运输仍不顺利,于是“兰开斯特”和B-17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5月8日。
在饱受饥寒摧残的荷兰人眼中,盟军飞机投下的不仅是食物,还有战胜敌人的信心。“空投开始前,新生儿由于缺乏营养只能存活一周多,很多荷兰人产生绝望情绪,是‘兰开斯特’重建了我们的希望。”德荣说。 周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