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家园“变脸” 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标
于明山
  本报北京今日电 (驻京记者 于明山)潘家园旧货市场低头寻宝,不仅是北京人,也是全国各地古玩爱好者乐此不疲的事情。鱼目混珠,假货仿品坏了多年积攒下的好名声,潘家园渐渐门可罗雀。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大背景下,潘家园谋求变脸,开“潘家园礼物”店,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标。正月初二至初六,潘家园将举办第十届春节交易会,不仅能有“淘宝”的乐趣,还可以买到双面绣团扇、青瓷荷花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潘家园礼物”。

  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兴起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华威路两侧自发出现了地摊式经营的商户,规模不断增大。1999年当地政府进行了规划与管理,252间仿古建筑、4个大棚、1个收藏展览大厅,潘家园声名鹊起,成为享誉中外的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也上演了一出出潘家园“淘宝”悲喜剧。

  古董毕竟有限,一些仿品标着高价横空出世,“捡漏”已成为传说。潘家园市场公司管理处相关人员介绍,一段时间打假成市场工作重点,管理员在市场上检查外,消费者买到假货,鉴定有问题,管理部都可以处理退换,并严惩制假商贩。

  疏解非首都功能大背景下,不少商贩关门,市场日渐萧条。潘家园市场将一些清退商户的空间腾出来积极探索新的业态模式,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会、大同文化的展演。去年年底,潘家园市场还诞生了首家自主设计、自主经营的品牌——“潘家园礼物”,大多商品都低于市场价,“好东西不贵”使得往来游客络绎不绝。

  老物件越来越少,仿冒品越来越多,可淘上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来潘家园的最大乐趣。潘家园保留了地摊区供人们继续淘宝,也保留了一些老店铺。

  为防止出现不合理天价,潘家园市场创建了潘家园指数,科学分析文玩艺术品交易的大数据,从中分析得出某一时间段内一类商品的成交价格区间、市场信息和行业动态,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交易双方提供参考。未来潘家园市场将进一步丰富业态,利用旧货市场丰富的行业资源、专家资源、和对文玩艺术品独有的鉴定评估能力,实现典当、中古、拍卖行业的落地,弥补市场中端拍卖空白现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健康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
用较少投入取得较高健康绩效
北京停止互助献血
花莲地震人员搜救暂告结束
香港巴士车祸死亡人数升至19人
清洗孙中山像
潘家园“变脸” 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标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09潘家园“变脸” 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标 2018-02-12 2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