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不失严谨
艺术脱口秀的发起人罗依尔打头阵,一句“我没钱又没名,还有那么多人来捧场”的自嘲引得观众开怀大笑,让现场的氛围瞬间轻松了不少。罗依尔在提及对新兴巴洛克艺术有深远影响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时,打趣地给他起了个小名“乔乔”,并说道:“卡拉瓦乔暗色调主义的画作,比起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给人带来了更为强烈的临场感与代入感,这种对比效果就好像好莱坞效果和五毛特效。”现场观众看着显示屏上所展示的两幅画作不住地点头。
“巴洛克在今天有什么用?”策展人出身的俞瑜,指着伦勃朗在不同光源下的自画像,“吐槽”伦勃朗是个“自恋狂魔”,他说:“巴洛克艺术强调明暗对比、强调光的布局与运用,若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拍摄中,一定会让你的朋友圈与众不同。”吉门文化艺术家李季诙谐地将巴洛克滤镜比作“酱油调子”,还对巴洛克的建筑、构图与布光进行了全面解析,幽默而不失严谨。
这场艺术脱口秀围绕着巴洛克艺术的历史背景、不同时期的画作与巴洛克风格在当代的运用,为大众“敲开”了巴洛克艺术的大门。观众中有第一次体验脱口秀的“艺术发烧友”,有正在学习绘画的学生,大家齐聚一堂,共享巴洛克艺术的饕餮盛宴。
借鉴相声小品
以脱口秀的形式说艺术,出自罗依尔的设想。他在参加了许多艺术讲座后认为,讲座的形式大多比较学术,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观众的收获不多,因而萌生了创作知识性更强、让人在欢声笑语中走近艺术的艺术脱口秀的念头。李季补充道:“我们想面向的是完全不懂艺术的大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让他们了解艺术、接受艺术。”
“R吉B艺术组合”的艺术家们认为:“要结合技巧与方法,才能设计好脱口秀包袱。”李季说,“我们借鉴了相声小品节目的形式和技法,将艺术知识与时下热点糅合在一起,形成艺术脱口秀的风格。”“艺术脱口秀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看懂展览,而不是无头脑地接受。”俞瑜说。两百多场的演出让他们摸索到了观众感兴趣的点,并与观众形成互动。
艺术评论家傅军认为,凡是有利于艺术传播、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的方式都应该尝试和提倡。艺术普及化教育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才能逐渐提升广大市民的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
“相较于西方国家美术馆上百年的艺术教育历史,中国在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艺术脱口秀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艺术普及尝试。”上海青年美术摄影家协会主席、画家丁设表示,“艺术脱口秀是艺术普及化教育的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以这种模式去传播艺术,比较轻松诙谐,又易于被大众接受与理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王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