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人类最忠诚的动物小伙伴之一。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与狗的动人故事被广为传颂。现在,年轻人更是亲切地称狗狗们为“汪星人”。警犬、导盲犬、宠物狗……你对它们足够了解吗?亲爱的“汪星人”给科学家带来了哪些灵感?狗年民俗又知多少?我们还曾经对狗狗们有过哪些误会?狗年新春即将来临,新民晚报今起推出“瑞犬迎春”专栏,与您分享更多关于狗的新闻故事、新知趣闻。
它们忠诚友好,他们敬业专业,在轨道交通站点排查违禁危险品,在重大活动期间担任安保任务,在辖区内紧急处置突发事件,为保障申城安全贡献力量。每逢佳节都是民警最紧张和辛苦的时刻,今年的年夜饭又不能和家人团聚了,警犬队的搭档们又将在上海轨交站点,为市民安全站好每一班岗。
时光倒退12年,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警犬支队在上一个农历狗年成立,成为我国第一支成建制、专业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警犬队伍。如今,这支队伍已有73名训导员民警和160余条警犬。2018狗年新年即将到来,记者来到位于闵行的轨交警犬支队,近距离接触这群兢兢业业为城市安全“年终无休”的“汪”警官和它们的训导民警。
过关斩将才能上岗
“汪”警官加入上海公安轨交警犬支队之前,要先在我国四大警犬基地之一的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的“预备队”里接受训导民警的挑选。小虎当年就是被训导民警王世群一眼相中的。“当时小虎个头很小,不太起眼。可是我一眼就看出来,它是个机灵鬼。当时扔给小虎一个球,它拿走就跑到自己窝里藏起来,跑回来准备再讨一个,不要太有脑子哦。”就这样,王世群成了小虎的“伯乐”,小虎也成为王世群的好拍档,朝夕相处一晃就已5年多。
“搜爆犬在搜寻过程中,需要很兴奋地去查找,但有的爆炸物采用声控或按压引爆装置,因此找到目标后要果断又非常安静地坐下示警。快速转换兴奋和安静状态其实很难,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搜爆犬。”训导员沈震昕说。通过初训的警犬才能加入上海轨交警犬支队,但真正上岗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复训,通过箱包、车辆、草地、房间这4种环境的搜爆“毕业考”,最终还得适应轨交站封闭的环境和每日1000多万的大客流,才能穿上警服,走进轨交站。
轨交站“移动安检仪”
搜爆犬工作时每秒呼吸多达4-5次,非常耗费体力,因此每工作30分钟,“汪”警官们可以休息10分钟,但“上班时间”不吃饭也不喝水。
“汪”警官们的专业和敬业也常常令训导员们敬佩赞赏。在亚信峰会执行任务时,小虎的鼻子被地上的刀片划伤,王世群心疼好久。但即使流过血,听到“搜”的命令,小虎依然义无反顾勇敢向前。“警犬总能给我们信心。它们冲出去寻找目标,一旦找到示意,看到那个果断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找到了。”训导民警丁戎昊说。
警犬队多次在重要任务中立功,12年来也为申城安全立下汗马功劳。支队会议室里有一整面荣誉墙,各种奖状多到“顶天立地”的架子也放不下。爆炸物的气味绝对躲不过警犬的鼻子,不过除了静态,支队队员们通过研究和创新训练方式,让警犬能在行进间搜爆匹配流动人群,研究成果也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
既是搭档也是至亲
王世群自2012年加入警犬队以来,就没有在家吃过一顿年夜饭。有一年除夕王世群和小虎在世纪大道站执勤,当最后一班列车离去,轨交站里空荡荡的,想到期盼团聚的家人,王世群的情绪有些低落。“就在我觉得特别孤独的时候,有个毛茸茸的东西在我腿边蹭。我看看它,它也看看我。‘有这家伙陪着呢’,当时心里真的特别暖。”
犬类的寿命比人短很多,工作犬的寿命更短,民警们知道,与警犬的相遇注定要迎来分别的时刻,可是,真的失去如此至亲的存在,撕心的痛楚让七尺男儿都忍不住落泪。丁戎昊之前的搭档巴顿和SKY都是拉布拉多,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提前离开了,想起它们,丁戎昊至今难以释怀;更令他难过和遗憾的是,因为任务在身,SKY走的那天他没有办法陪它走完最后一程。
对上海市民来说,轨交警犬已经是轨交站里的一道熟悉风景,警犬与民警嗅爆查危默契配合,保障公共安全。为了“汪”警官安心工作,民警也提醒友好的市民们,在轨交站遇到搜爆犬,不建议抚摸、呼唤、投食,配合工作就是最大支持。
本报记者 易蓉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