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枇杷膏本身并没有预防感冒的功效,更不要说治疗流感了。临床使用上主要用于止咳,网络帖子里也说了,美国的患者因为咳嗽服用了枇杷膏,效果十分显著,但并不是说枇杷膏治好了他的流感。而且,枇杷膏虽好,但也是药,不能随便服用。
“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也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鹿振辉告诉记者,对流感而言,多数患者全身症状较重且容易诱发基础疾病,中药复方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能够降低基础疾病的波动幅度。对于长期反复感冒,流感来了容易“中招”的患者,除锻炼改善身体机能外,阶段性服用中药复方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少流感发作次数。
不过,中医药治疗流感也是需要辨证论治、分阶段、分人群施治,不建议随意采用网上所谓的偏方以及不经辨证滥用中成药,否则,吃了不对症的药反而会导致症状加重。
中医药如何预防流感呢?鹿振辉指出,合理科学地运用中医药能够预防流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须服用中药预防。体质壮实、阴阳平秘的人群是可以通过日常自我调理及常规防范就可完成较好的预防,而容易反复感冒(气道防御功能存在异常,也就是中医认为正气-卫气不足)的人群,在流感高发期或者周边有流感人群时,可提前应用中医药进行预防。
此外,鹿医生不推荐长期持续服用一种单独的清热解毒(中药的寒凉药物)的药物,因为这样容易损伤人体的脾胃功能和正气,不易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正气维护。在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问:“医生,我天天百合、菊花、鱼腥草泡水喝可以吗?”“医生,我天天吃白木耳好吗?”“医生,我家里有西洋参、枫斗、桂圆,可以常吃吗?”从中医角度看待人体和药物或食物都需要从整体属性(如人体的寒热、虚实,食物/药物的补虚、泻实等)上去综合判定,多数情况下人体机能出现功能失调是多方面情况造成的,也就是中医讲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以及具体的脏腑经络定位,治疗疾病也是一个“纠偏”的过程。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