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申城春节传统食品成网红——~~~
申城春节传统食品成网红——~~~
申城春节传统食品成网红——~~~
申城春节传统食品成网红——~~~
申城春节传统食品成网红——~~~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城春节传统食品成网红——
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元宵节热销
孙云
  昨天下午4时许,快递员敲开家住闵行区的黄先生家的门,送来一盒马兰头馅浦东圆子。晚饭时分,热水里煮熟,再用小火热油慢煎,一家人第一次吃上了不同于宁波汤圆的元宵美食。

  这盒新奇的马兰头馅圆子是浦东书院镇余姚村村民当天凌晨在乔占家庭农场的操作间里刚刚包出来的。一周来,许多市民看了2月25日新民APP《“马兰头大王”今天开工,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元宵上餐桌》报道,纷纷慕名求购这款特色圆子,十四五个村民每晚熬夜赶工到凌晨2时,将逾4万只圆子送上市民新春餐桌,把带着泥土芬芳的春日滋味洒满申城。

  乔占家庭农场是浦东0001号家庭农场,也是长三角闻名的“马兰头大王”。昨天凌晨4时,天还没亮,农场就渐渐人声鼎沸起来,几小时前刚分开的村民们重新聚拢到一起,忙活起来。切拌马兰头、焯水拧干、和皮子包圆子、烧水煮、打包快递……只见阿婆们运指如飞,一只只比乒乓球略大一点、头上尖尖的浦东圆子很快摆满了一张案桌。

  马兰头馅浦东圆子是余姚村才有的特色食品,这是因为,余姚村是长三角“马兰头之乡”,产量占长三角地区总产量的80%。最早带领大家种马兰头的是乔占的父亲——退伍老兵乔文龙。现在,乔占传承父业,又想出了许多衍生产品。去年春季,王家沙用他们的马兰头做了几十万只青团,销路不错。青团下市后,乔占又有了新点子,组织村民做起了拌有松子、豆干的马兰头馅浦东圆子。

  浦东本地人都知道浦东圆子,过年期间,许多本地人不吃汤圆,要吃本地圆子。一字之差,圆子与汤圆有很大区别。一来,其皮子是用糯米粉和粥混合而成,更有韧劲,包好后小火油煎,满屋飘香。二来,圆子个头特别大,超过乒乓球,一顿饭吃上三五个就饱了,所以又称“浦东大圆子”,一个“大”字尽显人情味。正在包圆子的阿婆对记者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要大,农村虽然不富裕,但‘大’就是我们的待客之道。”

  从去年四五月份至今,“乔占家庭农场”已卖出约15万只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其中,大部分是朋友口口相传,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乔占购买,通过冷链物流快递上门。粗略算算,一只圆子的重量是50克,这些浦东圆子已“吃”掉了两三吨糯米粉、三四吨粥和八九吨马兰头。

  尤其新民APP报道后,乔占的“微店”成了“网红”,慕名求购的食客打爆了“马兰头大王”乔占的电话,一些人还费了一番功夫,直接开车找到农场,要求现做现吃,在田间尝个新鲜。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先拆“心墙” 再拆“违墙”
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元宵节热销
历经艰苦造出先进无人艇
元宵灯会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元宵节热销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