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大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
上大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
上大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
上大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
上大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大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
历经艰苦造出先进无人艇
王蔚
■ 上大“精海”团队 上大 供图
  这是一群与海洋打交道的人。这群人以他们创造的作品“精海”命名团队,他们的目标是做海上最实用最先进的无人艇装备。这也是一批年轻的“精海人”,80后成为研究院总工程师、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国防科技专家称号,90后也成了科研一线负责人。在上海大学,有一支特别能征善战的精海团队。用上大校长金东寒院士的话说,这个团队并非“国家项目”,没有先天优势,但却造出了可为国防事业做贡献的无人艇。

  “精海家族”光荣使命

  彭艳,上大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荣获巾帼创新奖新秀奖和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蒲华燕,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科技启明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谢少荣,国家杰出青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罗均,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加入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响当当的。

  就在记者采访前几天,精海3号、精海7号无人艇,刚刚完成在东海某重要危险海域探测任务后凯旋。“我校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是集机械、控制、通信、力学、材料、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为一体的无人艇专业研究机构,麾下的‘精海’系列无人艇目前已研制到第八代,在我国东海、黄海、南海以及南极罗斯海等海域都履行过它们的使命。”说起“精海家族”,彭艳如数家珍。

  历经风雨换来幸福

  “精海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在“精海无人艇”的研发阶段,国外可参考案例寥寥无几,给团队带了巨大困难。“精海4号”在经过70多版手绘稿和200多次电子改版完成了最终设计,所有设计人员每天全程参与开模过程,在厂房里,虽然戴着口罩,但是船体玻璃钢的纤维仍会落在皮肤上,很快就痒到几乎要把身上的这层皮给撕掉,直至晚上回到公寓用热水洗澡后才能睡个安稳觉。

  由于天气多变,海上测试是最苦的一个过程。团队成员柯俊总是在上船几分钟后就开始晕船,但是哪怕吐得只剩酸水,他还是坚持完成所有试验才肯下船。他说,想到整个团队成员都在努力,觉得自己就有了坚持的勇气;看到平日的艰苦变成了优异的科研成果,自己更会感到特别幸福和有价值。

  “精海爸妈”志同道合

  无人艇主要用于执行危险以及不适于有人船只执行的任务,一旦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后,可执行多种战争和非战争军事任务,如侦察、搜索、探测和排雷,搜救、导航和水文地理勘察,反潜作战、反特种作战及巡逻、打击海盗、反恐攻击等。所以,每个上大的“精海人”都为能亲身参与这项科研任务而骄傲。

  罗均是团队的引领者,2011年他从海外学成归来便与无人艇结缘。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每个“精海人”都称自己是“精海爸爸”或“精海妈妈”。他们的爱与奉献造就了一艘艘“精海无人艇”。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先拆“心墙” 再拆“违墙”
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元宵节热销
历经艰苦造出先进无人艇
元宵灯会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历经艰苦造出先进无人艇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